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2025年华南地区地被植物

时间:2025-04-02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8评论:0

2025 年华南地区地被植物的选择需综合气候适应性、生态功能、景观价值及政策导向,结合 2025 年汛期前旱后涝、台风偏强的气候特点,以及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对乡土植物的推广需求,推荐以下地被植物及应用策略:

一、核心推荐地被植物


(一)耐旱耐涝型


  1.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 特性:根系发达,耐旱性强,耐践踏,适应贫瘠土壤,兼具一定耐涝能力。
    • 应用场景:道路护坡、公园绿地、运动场,尤其适合应对 2025 年前旱后涝的气候波动。
    • 优势:生长迅速,覆盖力强,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符合海绵城市建设需求。

  2. 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 特性:耐湿热,抗逆性强,耐水淹,根系密集,固土能力突出。
    • 应用场景:河岸、湿地、高速公路边坡,可缓解后汛期强降水导致的土壤冲刷。
    • 案例:广东湛江沿海地区已广泛应用,兼具生态修复与景观美化功能。

  3.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 特性:耐盐碱,耐寒性优于多数暖季型草,叶片质地硬,抗风性强。
    • 应用场景:滨海城市(如深圳、珠海)的防风林带、盐碱地绿化,可抵御台风侵袭。


(二)观赏型


  1. 紫红荷 1 号 / 2 号(Ardisia sp.)

    • 特性:华南国家植物园 2023 年审定的新品种,常绿灌木,叶片深绿背面紫红,耐阴性强,四季观叶观果。
    • 应用场景:林下、庭院、室内盆栽,可提升绿地层次感。
    • 优势:填补华南阴生地被植物色彩单一的空白,适合与蕨类、玉簪搭配。

  2. 四季无忧(Saraca sp.)

    • 特性:常绿灌木,全年开花,花色橙红至金黄,花量大,耐修剪。
    • 应用场景:商业街、居住区花坛、花境,可营造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 政策契合:符合广东省 “增花添彩” 绿化要求,已在广州、佛山等地推广。

  3. 阳春蜘蛛抱蛋(Aspidistra yangchunensis)

    • 特性:2024 年新发现物种,耐阴湿,叶片翠绿,花形独特,适合林下阴湿环境。
    • 应用场景: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兼具科研价值与观赏价值。
    • 保护意义:作为极小种群植物,推广种植可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生态功能型


  1. 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 特性:多年生草本,耐贫瘠,生长迅速,可抑制杂草,兼具药用价值。
    • 应用场景:工业区、荒地、林缘,适合粗放管理。
    • 注意事项:需控制蔓延,避免侵占本地植物生境。

  2.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 特性:常绿草本,耐阴湿,根系发达,净化空气能力强,块根可入药。
    • 应用场景:医院、学校、居住区,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
    • 政策支持:入选《广东省乡村绿化树种选择指引》,适合乡村庭院种植。

  3. 鸢尾(Iris sp.)

    • 特性:花色丰富,耐水湿,可净化水质,花期 5-6 月。
    • 应用场景:湿地、水景周边,如广州南沙湿地公园已规模化应用。
    • 生态价值:为昆虫提供蜜源,促进生物多样性。


二、2025 年气候适应性策略


(一)应对前旱后涝


  • 耐旱品种组合:狗牙根 + 百喜草(比例 3:1),可在干旱期保持地表覆盖,雨季快速恢复生长。
  • 耐涝设计:低洼地优先选择百喜草、鸢尾,搭配透水铺装,增强雨水渗透。
  •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干旱胁迫。

(二)抵御台风侵袭


  • 抗风品种:结缕草、蟛蜞菊,根系深扎,抗倒伏能力强。
  • 群落配置:采用 “灌木 + 地被” 复合结构,如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与麦冬搭配,降低风速。

三、政策与生态导向建议


(一)优先乡土植物


  • 推荐名单

    • 灌木: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 草本: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蛇莓(Duchesnea indica)。

  • 依据: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强调乡土植物应用,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防范入侵物种


  • 禁止使用:薇甘菊、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等已被列为入侵种,需严格管控。
  • 替代方案:以本地藤本地被如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替代,兼具攀援与覆盖功能。

(三)海绵城市应用


  • 推荐组合:马尼拉草(Zoysia matrella)+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兼具保水与观赏功能。
  • 技术要点:采用下凹式绿地,配合砾石层,提升雨水滞留能力。

四、典型案例与趋势


  1. 深圳前海自贸区

    • 配置:狗牙根 + 蟛蜞菊 + 鸢尾,适应滨海盐碱地与强风环境。
    • 效果:绿地覆盖率提升至 85%,年径流控制率达 80%。

  2. 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

    • 创新应用:林下种植紫红荷 1 号 + 阳春蜘蛛抱蛋,形成多层次阴生景观。
    • 科研转化:36 种珍稀濒危植物(如猪血木)通过迁地保护实现野外回归,部分品种已用于城市绿化。

  3. 行业趋势

    • 智慧管理:基于 “生命网格” 平台,实时监测地被植物生长状况,优化灌溉与修剪策略。
    • 功能融合:推广药用、食用地被(如麦冬、薄荷),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五、总结


2025 年华南地被植物选择需以 “耐旱耐涝、抗风抗逆、乡土优先、功能多元” 为原则,结合政策导向与气候预测,构建 “观赏 + 生态 + 经济” 复合型绿地系统。建议定期更新物种名录,加强入侵物种监测,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如华南国家植物园)推动新品种研发与应用,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