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竹在哪里种的多
2025 年,山竹的主要种植区域仍集中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同时中国南方及非洲部分地区的种植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东南亚:传统优势产区持续扩张

1. 泰国:全球最大生产国
- 核心产区:南部的春蓬府、洛坤府、素叻他尼府等 14 个府构成 “水果走廊”,2024 年山竹种植面积达 121.38 万莱(约合 19.42 万亩),产量 11.86 万吨,同比增长 2.22%。
- 出口主导:泰国山竹 90% 以上出口至中国,2023 年出口量达 24.86 万吨,同比增长 20.8%,预计 2025 年出口量将突破 30 万吨。
- 技术升级:政府推广 “一心四线多片” 种植模式,结合土壤改良、精准灌溉等技术,单产提升至每公顷 15 吨以上。
2. 印度尼西亚:内销为主的潜力产区
- 产量规模:2020 年产量接近 32 万吨,但因国内消费旺盛,出口占比不足 5%。
- 区域分布: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岛的热带雨林气候适宜山竹生长,近年来通过合作社模式扩大种植面积,2025 年预计产量增长至 35 万吨。
3. 马来西亚与越南:品质与出口并重
- 马来西亚:沙巴州和柔佛州的山竹以果肉细腻、甜度高著称,2024 年出口量达 8 万吨,主要供应中国和中东市场。
- 越南:槟椥、永隆等地的山竹种植面积 7600 公顷,产量 3.7 万吨,凭借地理邻近优势,对华出口占比达 70%。
二、中国:政策驱动下的新兴产区崛起
1. 海南:国内种植核心区
- 规模增长:2024 年保亭县山竹种植面积 14.81 万亩,产量 13.76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60% 以上。
- 品种创新:琼海成功试种蜜桃山竹(Garcinia xanthochymus)和黄金山竹(Garcinia prainiana),可食率达 75%,耐寒性提升至 4℃,适合林下套种模式推广。
- 科技支撑: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基地利用太空育种技术培育抗逆新品种,2025 年计划推广 1 万亩 “太空山竹”,预计单产提高 20%。
2. 广东与台湾:技术示范先行
- 广东:湛江、茂名等地采用 “公司 + 农户” 模式,通过滴灌系统和智能温控技术,将山竹挂果期缩短至 6 年,2025 年种植面积预计突破 5 万亩。
- 台湾:台南、屏东的有机山竹通过冷链物流直达大陆,2024 年出口量 1.2 万吨,单价较普通品种高 30%。
3. 云南与福建:生态种植探索
- 云南:西双版纳尝试在橡胶林下套种山竹,利用遮阴环境降低夏季高温影响,2025 年试验面积扩大至 5000 亩。
- 福建:龙海市推广 “山竹 + 槟榔” 立体种植,每亩收益达 3 万元,政府计划 2025 年新增丰产竹林基地 45 万亩。
三、非洲与南美:新兴产区的潜力释放
1. 非洲:本土化种植起步
- 南非:夸祖鲁 - 纳托尔省的非洲山竹(Garcinia livingstonei)商业化种植面积约 2000 公顷,果实耐储运,2025 年计划出口至欧洲。
- 东非:肯尼亚、坦桑尼亚的热带雨林区引入泰国品种,采用 “企业 + 合作社” 模式,预计 2025 年产量达 1 万吨。
2. 南美:种质资源丰富但规模有限
- 玻利维亚:黄金山竹原产地,因采摘技术落后,年产量不足 5000 吨,2025 年计划与中国企业合作建立加工基地。
- 巴西:巴伊亚州试种泰国山竹,因雨季过长导致病虫害频发,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四、驱动因素与未来趋势
1. 市场需求:中国年均进口山竹 25 万吨,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100 亿美元,推动东南亚扩大种植;欧美对有机山竹需求年增 6%-8%,刺激非洲产区升级认证体系。
2. 技术创新:太空育种、智能灌溉、生物防治等技术应用,使山竹单产提升 20%-30%,种植周期缩短至 6 年。
3. 政策支持: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山竹出口至中东、东欧,泰国对出口企业提供 15% 税收减免,印尼计划 2025 年将山竹纳入 “国家战略作物”。
五、风险与挑战
- 气候风险:东南亚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 2025 年局部干旱,影响泰国南部产量;中国海南需防范台风 “山竹” 等极端天气。
- 病虫害:果蝇和炭疽病在非洲产区扩散,需加强检疫合作;中国南方推广抗病品种以应对根腐病。
- 竞争加剧:越南、马来西亚通过价格优势抢占泰国市场份额,泰国计划 2025 年将出口价提高 10% 以维持利润。
综上,2025 年山竹种植仍以东南亚为核心,中国海南、广东等地快速崛起,非洲和南美作为新兴产区潜力初显。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全球山竹产业链将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芙蓉花夏天怎么养
上一篇:2025年结缕草种子怎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