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亚种业玉米种子
东亚种业作为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在 2025 年继续深化玉米种业布局,其产品体系、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均展现出显著优势。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以下从品种特性、区域适应性、技术研发及市场支持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2025 年主推玉米品种及核心特性

- 东单 1331(国审玉 2016011)
- 广适性:通过东华北、黄淮海、西北、西南四大区国审,覆盖 25 个省份,尤其在安徽芜湖所在的黄淮海夏玉米区表现突出。
- 抗逆性:抗倒伏(茎杆韧性强)、耐高温(花粉活力稳定)、抗病(高抗茎腐病、穗腐病),在 2024 年极端气候下仍保持稳产。
- 产量潜力: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27 公斤,比对照郑单 958 增产 5.1%,适宜机械化收获,出籽率达 87% 以上。
- 东单 1971(国审玉 20242085)
- 抗灾能力:2024 年在河南商丘、焦作等地经台风、锈病考验,青枝绿叶、果穗结实率高,亩产较对照品种提升 10% 以上。
- 品质优势:籽粒容重 788 克 / 升,粗蛋白含量 10.63%,适合粮饲兼用。
- 适应性:黄淮海夏玉米区生育期 100.5 天,比郑单 958 早熟 1.2 天,适宜 6 月上中旬播种,密度 4500 株 / 亩。
- 东科 2356(国审玉 20252071)
- 区域针对性: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生育期 128 天,西北春玉米区 130 天,适合吉林、内蒙古、甘肃等地种植。
- 抗病性:抗大斑病、灰斑病,高抗茎腐病,在西北干旱区抗旱性显著。
- 产量表现:西北春玉米区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888.1 公斤,比对照先玉 335 增产 3.6%。
- 东科 301(青贮玉米)
- 饲用价值:全株淀粉含量 33.8%,粗蛋白 9.2%,亩产生物干重 1929 公斤,适合奶牛养殖区推广。
- 抗逆性:持绿性好,抗倒伏,西北春玉米区生育期 125 天,比对照早熟 1.1 天。
二、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生物育种技术
- 东亚种业牵头国家玉米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在基因编辑(CRISPR/Cas9)、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领域取得突破,2025 年计划推出抗虫(草地贪夜蛾)、耐盐碱的转基因玉米品种。
- 建立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合作,开展智能育种算法研发,缩短育种周期 30% 以上。
- 种质资源挖掘
- 2024-2025 年投入研发经费年均 3000 万元,重点攻关耐密、高产、宜机收品种,已筛选出 2000 余份优异种质资源,其中 50 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 完成大豆、高粱等作物的转基因检测增项,提升种子质量控制能力。
三、区域适应性与安徽市场布局
- 黄淮海夏玉米区(安徽芜湖)
- 主推品种:东单 1331、东单 507(国审玉 20206006)、东单 1971,适宜 6 月上旬麦茬直播,密度 4500-5000 株 / 亩。
- 气候适应性:针对安徽夏季高温多雨特点,品种抗倒伏(株高 270-280 厘米)、耐高温(花粉活力保持 72 小时以上)、抗南方锈病。
- 栽培建议:基肥亩施复合肥 40 公斤,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20 公斤,注意防治玉米螟和穗腐病。
- 政策支持
-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种业振兴,东亚种业入选 “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 辽宁省政府与东亚种业共建制种基地,2024 年落实玉米制种基地 9 万亩,保障安徽等主产区种子供应。
四、市场推广与服务体系
- 渠道建设
- 在安徽芜湖设立区域服务中心,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开展 “看禾选种” 示范田,2025 年计划建设 50 个核心展示点。
- 推出 “互联网 + 种业” 服务平台,提供种植技术咨询、病虫害诊断、行情预测等数字化服务。
- 惠农政策
- 与隆丰农业合作,对安徽农户购买东亚种子给予 10% 补贴,并提供无人机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增值服务。
- 参与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储备品种包括东单 6531、东单 7512,保障应急供种。
五、未来展望
2025 年东亚种业将聚焦 “高产、抗逆、优质、宜机收” 四大方向,计划审定新品种 20 个以上,其中 3-5 个为突破性品种。在生物技术应用方面,加快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进程,预计 2026 年实现抗虫耐除草剂品种商业化。同时,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拓展东南亚、非洲市场,推动中国种业技术输出。
如需获取最新品种试验数据或区域种植方案,建议访问东亚种业官网(www.fuyouseed.cn)或联系当地经销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现在哪里有买鞭炮
上一篇:2025年祭扫一般用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