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2025年黄豆种子怎么种植

时间:2025-04-08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12评论:0

以下是 2025 年黄豆(大豆)种子的科学种植方法,结合品种选择、气候适配及田间管理技术,分步骤说明如下:

一、种植时间规划


1. 播种适期


  • 温度要求:土壤表层 5cm 处温度稳定在 10-12℃以上(约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华北、黄淮地区),南方可提前至 4 月上旬,东北需 5 月中旬后。
  • 气候参考:2025 年春季若遇倒春寒,需推迟播种至低温风险结束,避免烂种(可通过当地农业气象站获取实时数据)。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 品种推荐


  • 北方春大豆区(东北、西北):选择中早熟、耐低温品种,如 “吉育 86”“黑河 43”“绥农 38”。
  • 黄淮流域:中晚熟品种,如 “中黄 30”“齐黄 34”(抗倒伏、耐花叶病毒)。
  • 南方多作区:早熟、短日照品种,如 “湘春豆 25”“桂夏豆 3 号”。
  • 特殊需求:有机种植选非转基因品种,高产田选 “合农 71” 等耐密植品种。

2. 种子处理


  • 精选种子:剔除病粒、瘪粒,发芽率需≥90%。
  • 晒种:播前 2-3 天晒种 4-6 小时,提高发芽势。
  • 拌种

    • 根瘤菌剂:每公斤种子拌 20-30g(增强固氮能力,减少氮肥用量)。
    • 药剂处理: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重量 0.3%)防治根腐病,或用吡虫啉悬浮剂拌种防地下害虫。


三、土壤准备与基肥施用


1. 地块选择


  • 前茬作物:首选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避免连作(连作易引发根腐病,建议轮作间隔 2-3 年)。
  • 土壤条件: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 值 6.5-7.5,黏土需增施有机肥改良。

2. 整地施肥


  • 深耕翻耕:播前 15 天深耕 20-25cm,打碎土块,清除残茬杂草。
  • 基肥配方(每亩):

    • 有机肥:腐熟农家肥 1000-1500kg 或 商品有机肥 200-300kg。
    • 化肥:三元复合肥(N-P₂O₅-K₂O=10-20-15)20-25kg,搭配硫酸锌 1kg(缺锌地块)。

  • 起垄覆膜:多雨地区起垄高 15-20cm,旱区可平播或地膜覆盖保墒(适用于春旱严重区域)。

四、播种技术


1. 播种方式


  • 机械条播:行距 30-40cm,播深 3-5cm(土壤湿润宜浅,干旱宜深),亩用种量 5-7kg(大粒种 7-8kg)。
  • 人工穴播:穴距 15-20cm,每穴 2-3 粒,出苗后留 1-2 株健壮苗。

2. 密度控制


  • 稀植品种:亩保苗 1.2-1.5 万株(如北方春大豆)。
  • 密植品种:亩保苗 1.8-2.2 万株(如黄淮夏大豆)。

五、田间管理关键期


1. 苗期管理(出苗至分枝前)


  • 间苗补苗:2 片真叶时间苗,去病弱苗;缺苗处及时补栽或浸种补种。
  • 中耕除草:出苗后 10-15 天首次中耕(深度 5-7cm),封垄前再中耕 1 次,配合人工拔除杂草;化学除草可选乙草胺(播后苗前)或精喹禾灵(苗后)。
  • 控水蹲苗:苗期适度干旱(土壤含水量 60% 左右),促进根系下扎,避免徒长。

2. 花荚期管理(开花至鼓粒前)


  • 水肥调控

    • 浇水:初花期至结荚期需水量最大(占全生育期 50%),土壤含水量低于 70% 时及时灌溉,忌大水漫灌。
    • 追肥:开花初期亩追施尿素 5-7kg(弱苗)+ 磷酸二氢钾 1kg(叶面喷施,间隔 7 天,连喷 2 次),增强结荚率。

  • 化控防倒:高水肥地块,盛花期用 15% 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50g 兑水 30kg 喷施,缩短节间长度。

3. 鼓粒成熟期


  • 防早衰:鼓粒期叶面喷施 0.2% 尿素 + 0.3% 磷酸二氢钾,延长叶片功能期。
  • 排水防涝:遇暴雨及时清沟排水,避免烂荚和倒伏。

六、病虫害综合防治


1. 主要病害


病害防治方法
根腐病播前拌种;发病初期用 50% 甲基硫菌灵 800 倍液灌根,或亩用哈茨木霉菌剂 2kg 穴施。
霜霉病初花期用 72% 霜脲・锰锌 600 倍液喷雾,连喷 2 次(间隔 7 天)。
花叶病毒病及时防治蚜虫(传播媒介),发病初期用 20% 吗胍・乙酸铜 1000 倍液喷施。

2. 主要虫害


虫害防治方法
蚜虫用 10% 吡虫啉 2000 倍液或 5% 啶虫脒 1500 倍液喷雾,兼治蓟马。
豆荚螟卵孵化期(荚长 1-3cm 时)用 2.5% 溴氰菊酯 2000 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 3000 倍液喷雾。
地下害虫播前用毒死蜱颗粒剂 3kg / 亩撒施,或辛硫磷乳油拌毒土沟施。

七、收获与贮藏


1. 收获时机


  • 生理成熟标志:豆荚呈褐色或草黄色,籽粒变硬,手摇植株有响声,水分含量降至 13% 以下(约 9 月中下旬至 10 月初,依地区而定)。
  • 收获方式:机械收获需低割(留茬≤5cm),避免丢荚;人工收获后晾晒 2-3 天再脱粒。

2. 贮藏要点


  • 籽粒含水量降至 12% 以下,装入透气布袋,置于干燥通风处,定期检查防潮防虫(可投放磷化铝片剂熏蒸)。

八、注意事项


  1. 轮作制度:避免与花生、绿豆等豆科作物连作,降低土传病害风险。
  2. 气候变化应对:2025 年若遇极端高温(≥35℃),花期喷水降温;连续阴雨需及时排涝,预防根部缺氧。
  3. 绿色种植:推广 “大豆 -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模式(如 2 行大豆 + 4 行玉米),提高土地利用率,符合国家粮油协同发展政策。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可实现黄豆高产优质目标,具体操作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灵活调整。建议种植前咨询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取最新品种推荐和田间管理方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