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2025年桑葚树有几个品种

时间:2025-04-09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12评论:0

截至 2025 年,全球已知的桑树(Morus spp.)品种数量尚无统一的官方统计,但综合权威数据库、学术研究及产业实践信息,全球桑树品种总数超过 1000 种,涵盖野生种、栽培种、杂交种及人工选育变种。这一数量在不同地区和用途中呈现显著差异,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品种分类的核心维度


2025年桑葚树有几个品种

  1. 物种分类
    根据《中国植物志》及国际植物分类标准,桑树主要分为以下物种:

    • 白桑(Morus alba):分布最广,全球栽培品种占比超过 60%,包括鲁桑、广东桑、瑞穗桑等。
    • 黑桑(Morus nigra):果实紫黑色,耐寒性强,多见于欧洲及中亚。
    • 红桑(Morus rubra):北美原生种,果实酸甜,常用于生态修复。
    • 其他野生种:如长穗桑、华桑、蒙桑等,中国保存了 15 个桑种及 3 个变种,占全球桑种总数的 80% 以上。

  2. 用途导向

    • 果用桑:以果实产量和品质为核心,如 “无籽大十”(紫黑色,无籽,酸甜爽口)、“台湾长果桑”(果长 10-15 厘米,含糖量 22%)、“白玉王”(乳白色,甜度高)等。
    • 叶用桑:以桑叶产量和营养为目标,如 “强桑 1 号”(叶质优,抗逆性强)、“云桑 5 号”(适合养蚕)。
    • 生态桑:用于石漠化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如 “粤椹 33”(耐旱耐瘠)。
    • 观赏桑:如 “龙桑”(枝条自然弯曲,兼具绿化与产果功能)。

  3. 倍性与遗传特性

    • 二倍体:如 “湖桑 32”,占栽培种的 70% 以上。
    • 多倍体:通过人工诱变或杂交培育,如 “无籽大十”(三倍体,无籽)、“药桑”(22 倍体,药用价值高)。


二、全球品种分布与动态变化


  1. 中国的主导地位
    中国是全球桑树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保存种质资源超过 2800 份(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镇江),涵盖 13 个桑种及 3 个变种。近年来,广东、云南等地持续推出新品种,如 2024 年审定的 “粤椹 28”(果叶兼用)、2025 年推广的 “云桑 9 号”(高抗青枯病)。

  2. 国际品种动态

    • 日本:以 “富士红”“红富士” 为代表,注重果实糖度与抗病性。
    • 美国:主推 “红桑”(Morus rubra)及杂交品种 “Illinois Everbearing”(四季结果)。
    • 印度:热带品种如 “K-2”“S-36”,适应高温多雨环境。

  3. 品种更新趋势
    近五年全球年均新增桑树品种约 15-20 个,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 抗逆性:耐盐碱、抗旱、抗病虫害(如 “强桑 5 号” 抗白粉病)。
    • 功能性:高花青素(如 “紫魅 1 号”)、高蛋白质(饲料桑品种)。
    • 多季结果:如 “四季果桑”(台湾引进)、“兴渝一号”(全年结果 3-6 次)。


三、品种数量统计的复杂性


  1. 分类标准差异
    不同机构对 “品种” 的定义存在分歧。例如,中国将 “鲁桑” 视为独立种,而国际分类可能将其归为白桑(Morus alba)的变种。此外,野生种与栽培种的界限模糊,如 “鸡桑”(Morus australis)在部分地区被驯化栽培。

  2. 地方品种与商业品种并存
    全球约有 500 余个地方传统品种(如中国的 “白蜡皮”、印度的 “Krishna”),但商业流通品种仅约 200 个。例如,中国果桑主产区以 “无籽大十”“台湾长果桑” 为主,占市场份额的 80% 以上。

  3. 数据更新滞后
    部分国家(如非洲、南美)的品种资源尚未系统整理,导致全球统计存在盲区。例如,巴西的 “Morus celtidifolia” 野生种未被广泛记录。


四、典型品种案例


品种名称类型特性与分布
无籽大十果用桑三倍体,紫黑色,无籽,亩产 1500-2000 公斤,中国南方主栽。
台湾长果桑果用桑果长 10-15 厘米,含糖量 22%,全年结果,中国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广泛种植。
白玉王果用桑乳白色,甜度高,抗冻性强,适应北方寒冷地区。
强桑 1 号叶用桑叶质优,抗逆性强,中国四川、重庆等地推广。
云桑 5 号叶用桑高抗青枯病,云南蚕区主推。
龙桑观赏桑枝条弯曲,兼具绿化与产果功能,常用于园林景观。

五、总结与建议


  1. 数量估算
    综合全球权威数据库及产业数据,2025 年桑树品种总数约为 1000-1200 种,其中中国占比超过 60%,商业流通品种约 200-300 个。

  2. 动态关注

    • 科研机构: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镇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持续发布新品种。
    • 国际平台:IPNI(国际植物名称索引)、USDA 植物数据库可查询最新分类信息。
    • 产业展会:中国国际蚕桑丝绸博览会、世界桑树大会等提供品种交流与推广信息。

  3. 应用建议

    • 种植者:根据气候、土壤及用途选择品种,如北方优先 “白玉王”,南方推荐 “台湾长果桑”。
    • 研究者:关注多倍体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加速抗逆性和功能性品种开发。


如需获取最新品种清单,可联系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http://www.gxcy.gov.cn)或访问国际桑树研究协会(ISSR)官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