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2025年广西的树是什么树

时间:2025-04-09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8评论:0

2025 年广西的树木种类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既延续了传统优势树种的主导地位,又在生态修复和产业升级中引入了新的树种结构。以下从政策导向、重点工程、生态保护和树种调整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政策导向:从 “速生林” 到 “多功能林” 的转型


广西作为全国林业大省,2025 年的林业政策聚焦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树种结构从单一速生林向多功能复合林转变。根据《广西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全区计划到 2025 年建设国家储备林 2000 万亩以上,重点培育杉木、马尾松等优质用材林,同时推广闽楠、降香黄檀等珍贵乡土树种。例如,2025 年通过初审的林木品种中,杉木第 3 代种子园种子和马尾松优良无性系(如桂 MRC 系列)被列为重点推广品种,这些树种具有速生、抗逆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工业原料林和生态修复工程。

二、重点工程:交通绿化与生态修复的树种选择


  1. 交通绿化工程:2025 年 3 月,广西交通运输厅在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开展绿化美化植树活动,种植了黄花风铃木、黄皮果、枇杷树等 300 余株苗木。这类树种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收益,符合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的公路景观要求,同时通过 “果树 + 行道树” 模式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2. 生态修复工程:在石漠化治理和自然保护区修复中,任豆、香合欢等耐贫瘠、根系发达的树种被广泛应用。例如,百色市靖西市禄峒乡通过种植任豆改善石漠化土地,其 3 年生树高可达 6 米,萌蘖力强,能有效固土保水。此外,红树林修复项目中,白骨壤、桐花树等滨海树种在北海、钦州等地的潮间带形成生态屏障。


三、生态保护:桉树替代与珍贵树种推广


  1. 桉树种植调整:针对桉树纯林引发的生态争议,广西采取 “分类施策” 原则。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2025 年计划逐步退出桉树,改种油茶、杉木、竹子等树种。例如,巴马瑶族自治县要求 2026 年前完成桉树清退,引导林农转向乡土树种和经济林。同时,林业部门通过良种选育(如尾细桉抗风品种 Rut45-33、SC195)提升桉树的生态适应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珍贵树种推广:为提升森林生态价值,广西将格木、蚬木、红椿等本土硬木纳入 “城乡绿化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 行动。这些树种不仅木材珍贵(如格木被称为 “铁木”,蚬木为广西四大硬木之一),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合在酸性土和石灰土中生长。例如,南宁市林业局推荐的小叶红豆(广西紫檀)和降香黄檀(黄花梨),已在城市公园和乡村道路绿化中试点种植。


四、区域特色:从南到北的树种分布差异


  1. 桂南地区:以尾叶桉、巨尾桉等速生桉为主,支撑林浆纸产业发展,但部分区域开始混交米老排、红锥等阔叶树种,改善土壤结构。例如,博白林场在桉树纯林中套种红锥,形成 “桉树 - 红锥” 混交林,提高生物多样性。

  2. 桂中及桂北地区杉木、马尾松仍是商品林主力,但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引入楠木、榉木等大径材树种。例如,环江县华山林场的杉木第 3 代种子园,通过科学抚育将林分蓄积量提升至 167 株 / 亩,成为优质木材供应基地。

  3. 石山地区任豆、肥牛树等耐旱树种在石漠化治理中表现突出。例如,百色市那坡县种植的任豆,能在岩石缝隙中生长,根系穿透能力强,3 年生树高可达 6 米,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五、未来趋势:科技赋能与生态经济协同


2025 年广西林业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例如通过杉木无性系扦插技术缩短育苗周期,利用马尾松产脂量高的优良无性系(如桂 MRC001)提升松脂产业效益。同时,推动 “林业 + 旅游” 融合,在生态修复区种植枫香、银杏等彩叶树种,打造四季景观,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总结


2025 年广西的树木种类呈现 “传统树种优化、珍贵树种扩面、生态树种增效” 的特点。杉木、马尾松仍是工业原料林的核心,桉树在政策引导下逐步转型,闽楠、降香黄檀等珍贵树种加速推广,黄花风铃木、黄皮果等兼具景观与经济价值的树种成为城乡绿化新宠。这种多元化格局既保障了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又通过生态修复和树种调整,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实践提供了广西样本。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