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2025年植物内生菌的种类

时间:2025-04-10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7评论:0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在植物组织内长期或阶段性生存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其种类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和新物种的发现不断更新。截至 2025 年,科学界对内生菌的分类和功能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下从主要类群、新物种发现、多样性驱动因素及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主要内生菌类群及功能


2025年植物内生菌的种类

1. 细菌类


  • 优势属

    • 芽孢杆菌属(Bacillus):如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广泛用于生物防治和促生。
    •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通过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菌。
    • 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在七彩花生根瘤中占比 15.06%,参与氮代谢。
    • 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2025 年研究发现其与真菌共生可增强植物抗虫性。

  • 新物种:2025 年新发现捕食性细菌Bacteriovorax antarcticus,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靶向降解其他细菌的能力。

2. 真菌类


  • 优势属

    • 木霉属(Trichoderma):通过竞争和重寄生作用抑制植物病害。
    • 镰刀菌属(Fusarium):部分内生种可促进宿主抗逆性,但需注意其潜在致病性。
    • 青霉属(Penicillium):产生青霉素等次生代谢物,具有药用价值。

  • 新物种

    • Magna port hales sp.:2025 年报道的真菌新种,与细菌共接种可增强植物抗虫性。
    • 近蓝紫丝膜菌(Cortinarius subsalor):2025 年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发现的大型真菌,与断尾柯等植物共生。


3. 放线菌类


  •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025 年从泰国洞穴土壤中分离出 3 个新种(S. cavernicola、S. solicavernae、S. luteolus),具有产抗生素潜力。
  • 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在药用植物内生菌中常见,可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

二、2025 年研究热点与新发现


  1. 细根内生菌(FRE)的季节性活动
    研究发现 FRE 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活跃,与丛枝菌根真菌(AMF)形成互补,可能通过调节土壤生态系统促进宿主越冬。

  2. 根瘤内生菌的复杂性
    七彩花生根瘤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仅占 27.83%,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占比超过 10%,显示根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冗余。

  3. 内生菌与宿主互作机制

    • 山豆根内生菌 ETR-B22 通过挥发物激活番茄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通路,增强对灰霉病的抗性。
    • 细菌与真菌共接种可协同提升植物抗虫性,如Kosakonia oryzae与 * Magna port hales sp.* 联合减少茎秆被啃食比例。


三、多样性驱动因素与资源库建设


  1. 环境与宿主的影响

    • 内生菌群落结构受宿主基因型、地理区域和土壤养分(如氮添加)显著影响。
    • 低温、酸性土壤等极端环境促进特定内生菌(如 FRE)的富集。

  2. 资源库与数据库

    • 湖南省农科院资源库:截至 2024 年 12 月,保藏内生微生物 3 万余份,覆盖 137 个科、279 个属、1057 个种,支持微生物肥料和农药开发。
    •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GCM):整合全球 50 万菌株信息,提供物种注释和功能预测服务,为内生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四、分类学挑战与动态性


  1. 新物种发现加速
    2025 年全球新增内生菌物种超过 20 个,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主要分布在极地、洞穴等极端环境。

  2. 分类方法更新
    基于分子系统学的谱系命名法(PhyloCode)逐渐应用,例如山茱萸科内生菌分类中通过 ITS 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新物种。

  3. 功能预测与合成菌群
    利用 PICRUSt 2 等工具预测内生菌代谢功能,结合合成菌群技术筛选氮耐受型菌株,为农业应用提供新方向。


五、应用前景与建议


  1. 农业与医药领域

    • 内生菌制剂(如贝莱斯芽孢杆菌)已用于防治软腐病,常温储存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 真菌内生菌作为药物来源,如紫杉醇产生菌Taxomyces andreanae的研究持续深入。

  2. 未来研究方向

    • 全球多样性调查:需加强热带、深海等未开发区域的内生菌采样。
    • 跨学科整合:结合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人工智能,解析内生菌 - 宿主 - 环境互作网络。
    • 数据库更新:定期维护 GCM 等数据库,纳入 2025 年新物种和功能注释。


六、权威资源推荐


  1. 文献平台

    • Oecologia、Fungal Biology等期刊发布最新分类研究。
    • 预印本平台 bioRxiv 提供快速发表渠道(如 FRE 冬季活动研究)。

  2. 数据库

    • GCM:全球微生物保藏菌种目录,支持物种查询和功能分析。
    • UNITE:真菌 ITS 序列数据库,用于内生菌分子鉴定。


如需获取 2025 年最新内生菌种类列表,建议访问上述数据库或关注《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IJSEM)的月度新物种专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