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2025年甘肃绿化苗木基地

时间:2025-04-11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13评论:0

2025 年,甘肃省绿化苗木基地的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生态战略,以 “三北” 工程攻坚战为核心,结合本地生态修复需求与产业升级目标,形成了布局科学、技术支撑强劲、市场需求旺盛的苗木产业格局。以下从政策导向、重点区域、技术创新、市场动态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策与战略布局:服务国家生态安全


甘肃省将 2025 年定位为 “三北” 工程六期建设的关键年,重点推进河西走廊沙漠边缘阻击战和黄河 “几字弯” 攻坚战。根据《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全年计划完成营造林 560 万亩、沙化土地治理 285 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至 53.5%。这一目标直接推动苗木需求,尤其是耐旱、抗风沙的乡土树种(如云杉、油松、沙棘)和经济林品种(如油橄榄、枸杞)。

在政策支持方面,甘肃省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超长期国债等多渠道筹措资金,2025 年 “三北” 工程中央投资达 26.77 亿元,涉及 777.55 万亩建设任务。同时,新修订的《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强化了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护和市场监管,为苗木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核心区域与基地分布:特色化与规模化并重


1. 河西走廊防沙治沙核心区


  • 酒泉、武威、张掖:以云杉、油松、沙棘、梭梭等耐旱树种为主,重点建设沙漠锁边林带。例如,酒泉金塔县昌盛苗木基地年产云杉、梭梭苗超千万株,支撑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防沙治沙工程。
  • 敦煌、古浪:推进 “新能源 + 生态修复” 模式,在光伏板间种植耐旱灌木,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2. 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


  • 庆阳、平凉:聚焦刺槐、侧柏、紫穗槐等水土保持树种,结合 “再造一个子午岭” 工程,年供应苗木超 5000 万株。庆阳市 2025 年储备林草项目投资达 16.96 亿元,重点支持陇东地区生态修复。

3. 南部秦巴山地经济林区


  • 陇南、天水:发展油橄榄、花椒、核桃等经济林苗木,徽县作为 “中国苗木之乡”,拥有 17.6 万亩育苗基地,形成城市绿化与经济林并重的产业格局。

4. 中部城市群绿化区


  • 兰州、白银:以城市景观树种为主,如白皮松、银杏、红叶李等。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年需苗木超 200 万株,推动本地苗圃升级。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1. 良种繁育与种质资源保护

    •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国家白皮松良种基地 2025 年启动中央财政项目,计划培育 15 万株白皮松良种苗木,推动珍稀树种规模化应用。
    •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开展耐旱树种基因研究,推广容器苗、节水灌溉等技术,苗木成活率提升至 90% 以上。

  2.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

    • 高台县在黑河流域实施 “林草湿荒一体化” 治理,采用工程固沙与植被恢复结合,年治理沙化土地 2.7 万亩。
    • 武威市古浪县探索 “草方格 + 灌木” 治沙模式,配套种植梭梭、花棒等,实现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 16.3%。

  3. 智慧林业与标准化生产

    • 康乐县建立 “苗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云杉等苗木生长状况,通过物联网技术优化灌溉与病虫害防治。
    • 平凉市推广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标准化生产油松、侧柏等苗木,亩均产值达 1.5 万元。


四、市场需求与销售动态:内外双循环驱动


  1. 本地需求

    • 生态工程:“三北” 工程年需苗木超 1 亿株,以云杉(占比 35%)、油松(25%)、沙棘(20%)为主。
    • 城市绿化:兰州、天水等城市推进 “口袋公园” 建设,彩叶树种(如金叶榆、紫叶矮樱)需求增长 20%。

  2. 外销与出口

    • 西北市场:甘肃苗木占西北五省(区)生态工程用苗量的 40%,主要销往新疆、宁夏、青海。
    • 国际合作:康乐县云杉苗木通过 “共建团结林地” 项目进入西藏市场,2024 年销往拉萨 195 万株,成活率达 99%。兰州新区农投公司获批花卉出口资质,推动西北花卉走向国际。

  3. 价格趋势

    • 乔木类:1 米云杉约 180 元 / 株,4.5 米油松约 600 元 / 株,5 公分新疆杨约 9 元 / 株。
    • 灌木类:沙棘苗 0.5-1 元 / 株,梭梭苗 0.3-0.8 元 / 株,价格受供需波动影响。


五、典型案例:康乐云杉与 “三北” 工程联动


康乐县作为甘肃云杉主产区,2025 年苗木存量达 2898 万株,其中云杉占比 78%。通过 “政府 + 合作社 + 电商” 模式,该县云杉苗木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快手、抖音)拓展西藏、新疆市场。2024 年外销苗木 401 万株,综合收益 1.6 亿元,带动 2 万农户增收。这一模式成为甘肃苗木产业 “生态富民” 的典范。

六、挑战与应对


  1. 供需失衡:本地小规格苗木供应不足,阔叶树种依赖省外,需加强苗圃标准化建设。
  2. 技术短板:机械化、设施化育苗占比低,需推广节水灌溉、智能温室等技术。
  3. 市场风险:部分苗木品种过剩,需优化结构,发展经济林与景观树种。

总结


2025 年甘肃绿化苗木基地呈现 “政策引领、科技支撑、生态优先、市场多元” 的特点,成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核心力量。未来,随着 “三北” 工程深入推进和林业产业升级,甘肃苗木将在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