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2025年839玉米种简介

时间:2025-04-12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11评论:0

联创 839 玉米种是由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以 CT16691 和 CT8204 为亲本选育而成的杂交品种,于 2017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176024),并在 2020 年再次通过黄淮海夏玉米区审定(国审玉 20206202)。作为 2025 年持续推广的主流品种,其综合表现突出,尤其在抗逆性、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一、核心特征特性


  1. 生育期与植株形态

    • 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 127 天,比对照郑单 958 早熟 1 天。株型半紧凑,株高 285 厘米,穗位高 112 厘米,成株叶片数 21 片。
    • 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 101.7 天,比郑单 958 早熟 0.6 天。株高 269 厘米,穗位高 99 厘米,成株叶片数 22 片。
    • 果穗性状:筒型果穗,穗长 19-20 厘米,穗行数 14-18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 35.6-36.5 克。

  2. 抗逆与抗病性

    • 抗逆能力:抗高温干旱能力突出,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极端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结实率;抗倒伏性强,茎秆坚韧,根系发达。
    • 抗病性

      • 东华北春玉米区:中抗大斑病、高抗镰孢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感灰斑病。
      • 黄淮海夏玉米区:抗茎腐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感穗腐病、小斑病、瘤黑粉病。


  3. 品质表现

    • 籽粒容重 760-768 克 / 升,粗蛋白含量 9.9%-10.79%,粗脂肪 3.03%-3.59%,粗淀粉 72.76%-74.41%,赖氨酸含量 0.33%-0.35%,符合国家优质玉米标准。


二、产量表现


  1. 区域试验

    • 东华北春玉米区:2015-2016 年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806.8 千克,比郑单 958 增产 7.4%;201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781.1 千克,增产 6.4%。
    • 黄淮海夏玉米区:2018-2019 年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667.8 千克,比郑单 958 增产 5.85%;201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64.1 千克,增产 5.65%。

  2. 示范推广

    • 在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的高产示范田,通过密植(4500 株 / 亩)和科学管理,亩产可达 900 千克以上,部分地块突破 1000 千克。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种植区域

    • 东华北春玉米区: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种植。
    • 黄淮海夏玉米区:适合河南、山东、河北保定及沧州南部、陕西关中灌区、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 南方适应性:目前无明确数据支持福建南平种植,建议咨询当地农业部门或先进行小面积试种。

  2. 播种与密度

    • 东华北春玉米区: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亩植 3800 株左右。
    • 黄淮海夏玉米区:5 月下旬至 6 月中上旬麦后直播,亩植 4000 株,高产地块可增至 4500 株。

  3. 田间管理

    •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和复合肥为主,亩施三元复合肥 40 千克;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25 千克,增施锌肥可提升抗逆性。
    •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灰斑病、穗腐病、小斑病和瘤黑粉病,可在苗期喷施杀菌剂,大喇叭口期用 Bt 颗粒剂防治玉米螟。


四、2025 年市场动态与潜力


  1. 政策支持:联创 839 被纳入 2025 年多地政府主推品种目录,如通辽市密植高产玉米推介名单,享受种植补贴和技术指导。
  2. 技术迭代:依托先正达种业的研发资源,联创 839 的升级版正在试验中,未来可能推出抗虫、耐旱等性状更优的品种。
  3. 市场反馈:农户普遍认可其稳产性,尤其在黄淮海地区,2024 年推广面积同比增长 15%,种子复购率达 80% 以上。

五、风险提示


  1. 病害风险:在灰斑病高发区(如辽宁东部、吉林南部)需加强防治,建议与其他抗病品种轮作。
  2. 区域限制: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如福建)种植可能面临穗腐病和倒伏风险,需谨慎评估。
  3. 种植成本:密植条件下需增加水肥投入,建议规模化种植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以降低成本。

六、替代品种建议


若种植区域不适合联创 839,可考虑以下品种:

  • 天育 839(国审玉 20210531):适合西北春玉米区,耐旱性强,亩产可达 1030 千克。
  • 裕丰 303:抗高温、抗锈病,适合黄淮海及南方玉米区。
  • 陇顶 728:专为南方设计,特耐高温和青枯病,适合福建等高温高湿区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种植技术或区域适应性,建议联系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或种业公司获取最新数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