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2025年胡桃科植物有哪些

时间:2025-04-12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9评论:0

胡桃科(Juglandaceae)作为壳斗目(Fagales)的重要类群,其分类在 2025 年仍以 2023 年的最新研究为基础。根据权威资料,胡桃科目前全球共有10 属约 72 种,中国分布8 属 30 种,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以下是胡桃科的核心分类及最新动态:

一、分类框架与主要类群


胡桃科分为3 个亚科,包含10 个属,具体如下:

  1. 马尾树亚科(Subfam. Rhoipteleoideae)

    • 马尾树属(Rhoiptelea):仅 1 种,即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为中国特有,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 黄杞亚科(Subfam. Engelhardioideae)

    • 毛黄杞属(Engelhardia):约 30 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有 7 种,如黄杞(Engelhardia roxburghiana)。
    • 黄杞属(Alfaropsis):新设立的属,包含原毛黄杞属中的部分物种。
    • 坚黄杞属(Oreomunnea):约 10 种,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如枫桃(Oreomunnea pterocarpa),被列入 CITES 附录 Ⅱ。
    • 雀鹰木属(Alfaroa):约 10 种,分布于中美洲,部分种类因栖息地破坏被评估为濒危(EN)。

  3. 胡桃亚科(Subfam. Juglandoideae)

    • 山核桃属(Carya):约 18 种,分布于北美和东亚,中国有 5 种,如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仅存于贵州喀斯特山地。
    • 青钱柳属(Cyclocarya):约 10 种,中国有 7 种,如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以其 “铜钱状” 果实闻名。
    • 枫杨属(Pterocarya):约 10 种,分布于欧亚大陆,中国有 6 种,如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常见于水边。
    • 胡桃属(Juglans):约 20 种,全球广布,中国有 5 种,如胡桃(Juglans regia),即普通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加州黑核桃(Juglans californica)等 6 种被评估为近危(NT)。
    • 化香树属(Platycarya):2 种,分布于东亚,中国有 1 种,即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可提取栲胶。


二、中国特有与濒危物种


  1. 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

    • 胡桃科唯一的单种属植物,为新生代第三纪孑遗物种,仅存于中国云南、广西等地,野生种群不足 300 株,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25 年 3 月,科研人员在湖南通道县实施了 30 余株幼苗的原生境回归,并通过智能监测系统追踪其生长。

  2. 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

    •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的喀斯特山地,因生境破碎化被评估为极危(CR)。2024 年在贵阳清镇市发现 20 余株,其中一株胸围达 463 厘米,为已知最大个体。

  3. 其他濒危物种

    • 越南枫杨(Pterocarya tonkinensis)、高加索枫杨(Pterocarya fraxinifolia)等 12 种被评估为易危(VU);Juglans neotropica、Juglans cinerea 等 7 种被列为濒危(EN)。


三、分类争议与最新研究


  1. 马尾树属的归属

    • APG Ⅲ 和 APG Ⅳ 系统将马尾树属归入胡桃科,但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态和解剖特征更原始,主张独立为马尾树科(Rhoipteleaceae)。

  2. 黄杞属的修订

    • 分子系统学研究支持将黄杞属分为毛黄杞属(Engelhardia)和坚黄杞属(Oreomunnea),并新增黄杞属(Alfaropsis)以容纳部分热带亚洲物种。

  3. 化石与演化

    • 胡桃科起源于白垩纪晚期,第三纪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冰期后仅在东亚和北美南部幸存。化石证据显示,青钱柳属曾在北美洲灭绝,后在欧亚大陆重新分化。


四、经济与生态价值


  1. 木材与油料

    • 胡桃属和山核桃属木材坚硬,用于家具和军工;种子含油量高,如核桃(Juglans regia)种仁可食用或榨油。

  2. 生态修复

    • 枫杨属植物根系发达,耐水湿,常用于河岸固堤和水土保持;化香树属可改良土壤,促进森林更新。

  3. 科研意义

    • 喙核桃、贵州山核桃等特有种是研究植物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变迁的关键类群,其基因资源对抗逆育种具有潜在价值。


五、保护现状与措施


  1. 国际层面

    • 6 种近危(NT)、12 种易危(VU)、7 种濒危(EN)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枫桃(Oreomunnea pterocarpa)被列入 CITES 附录 Ⅱ。

  2. 中国行动

    • 喙核桃、贵州山核桃等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实施原生境保护和人工繁育;云南、湖南等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回归试验。


六、未来研究方向


  1. 分子系统学

    • 进一步解析胡桃科各属间的亲缘关系,尤其是马尾树属和黄杞属的分类争议。

  2. 保护遗传学

    • 评估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优化保护策略,如贵州山核桃的种源收集和野外回归。

  3. 生态适应机制

    • 研究胡桃科植物对喀斯特等特殊生境的适应机制,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胡桃科在 2025 年的分类框架保持稳定,核心类群未发生重大变动,但部分属的界定仍存在争议。中国作为胡桃科的多样性中心之一,需加强对特有濒危物种的保护,并深化其演化与生态功能研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