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凤仙花叫什么植物
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 L.)在 2025 年的植物分类学中仍沿用其传统学名,属于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花属(Impatiens)。这一命名自林奈于 1753 年首次确立以来,未发生根本性变更,且在近年的权威文献和数据库中仍被广泛使用。以下是关于其分类地位和相关研究的详细说明:
一、学名稳定性与分类依据

- 分类学基础
凤仙花的学名 Impatiens balsamina 由林奈在《植物种志》中正式命名,其中Impatiens源自拉丁文 “impatiens”(意为 “急躁”),形容其成熟果实触碰后会突然爆裂弹射种子的特性;balsamina则指其花朵具有类似香脂的芬芳。这一命名至今未因分类学修订而改变,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如 2022 年发表于《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的论文)仍将其归入凤仙花属,并确认其与近缘物种的遗传分化。
- 形态特征支持
凤仙花的典型特征(如单瓣或重瓣花、纺锤形蒴果、种子表面的颗粒状突起等)与 Impatiens 属的其他物种存在显著差异。例如,2025 年新发现的茂兰凤仙花(Impatiens maolanensis)虽同为凤仙花属,但苞片结构、花距长度等形态特征与 Impatiens balsamina 截然不同,说明原物种的分类地位稳固。
二、近期研究与新物种发现
- 新物种的发现
2024 年至 2025 年间,中国科研团队在贵州、四川等地发现了多个凤仙花属新物种,如荥经凤仙花(Impatiens yingjingensis)、北盘江凤仙花(Impatiens beipanjiangensis)和茂兰凤仙花(Impatiens maolanensis)。这些新物种的命名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N),但均为凤仙花属的新成员,而非对原有物种的重新分类。
- 分子系统学研究
2022 年的研究通过分析种子微形态和分子数据,揭示了凤仙花属内物种的演化关系,确认 Impatiens balsamina 在遗传上独立于其他分支。该研究还指出,种子表面纹饰(如网状、突起状)在分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未涉及 Impatiens balsamina 的学名变更。
三、中文名称与文化关联
- 中文俗名
凤仙花在中国的俗名丰富多样,如 “指甲花”(因花瓣可染指甲)、“急性子”(源于果实易爆裂的特性)、“金凤花”(因花形酷似凤凰)等。这些名称在不同地区沿用至今,未出现官方或学术层面的更名。
- 文化与历史意义
凤仙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其花朵用于染甲的习俗在宋代《金凤花》等文献中已有记载。明代《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和清代《广群芳谱》进一步记录了其品种多样性和药用价值。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其中文名称具有高度稳定性。
四、分布与生态特性
- 全球分布
凤仙花原产于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非洲、欧洲温带和北美洲部分区域。其适应性强,可在贫瘠土壤中生长,常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 生态适应性
该物种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半阴,不耐寒,适合在海拔 1300-1500 米的山谷潮湿地生长。2025 年新发现的茂兰凤仙花仅分布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坑中,进一步印证了凤仙花属物种的生态多样性。
五、命名法规与未来展望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N)
根据 ICN,植物学名的变更需基于充分的分类学证据(如形态、分子或地理分布的重新评估)。Impatiens balsamina 自命名以来,未出现导致其学名变更的重大研究成果。
-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现有数据支持 Impatiens balsamina 的学名稳定性,但凤仙花属的系统学研究仍在持续。例如,2025 年贵州发现的茂兰凤仙花为该属增添了新成员,未来可能通过更多分子数据揭示其演化关系。不过,这些研究不会影响 Impatiens balsamina 的命名。
结论
截至 2025 年,凤仙花的学名仍为Impatiens balsamina L.,中文名称保持 “凤仙花”“指甲花” 等传统称谓。新发现的凤仙花属物种(如茂兰凤仙花)仅丰富了该属的多样性,并未改变原物种的分类地位。因此,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应用,Impatiens balsamina 这一名称仍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核桃树苗怎么培育
上一篇:2025年15公分楸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