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紫藤萝的瀑布课文

2025 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仍作为重点篇目保留,位于第五单元第 19 课。这篇课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细腻描写,传达了 “生命的长河无止境” 的深刻哲理,其核心内容、结构和主题与过往版本一致,但在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上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的更新。
一、课文内容与结构
《紫藤萝瀑布》全文共 11 个自然段,分为 “赏花 — 忆花 — 悟花” 三个部分:
- 赏花(1-6 段):作者以 “像一条瀑布” 的比喻开篇,从整体到局部依次描绘紫藤萝的形态、颜色和动态。如 “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以生命力;“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则展现了花的层次与活力。
- 忆花(7-9 段):由花香引发回忆,对比十多年前紫藤萝的稀落与当下的繁盛。“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暗示了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压抑,而 “紫藤萝又开花了” 象征着生命力的复苏。
- 悟花(10-11 段):作者从花的兴衰中提炼出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感悟通过 “花舱”“酒酿” 等比喻,将个体命运与生命整体相连,深化了主题。
二、2025 年教材的新特点
1. 教学目标的深化
- 核心素养导向:新课标强调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2025 年的教案设计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 “通感” 手法(如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对意境营造的作用,以及 “生死谜、手足情” 背后的情感逻辑。
- 跨学科整合:部分教学设计引入美术中的色彩理论(如紫色的象征意义)、历史中的文化断层(如文革对花木的破坏),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
2. 课后习题的创新
- 分层设计:基础题考查字词(如 “迸溅”“忍俊不禁”)和修辞,拓展题则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谈对 “生命长河” 的理解,或仿照课文描写校园景物。
- 思辨性任务:例如 “比较《紫藤萝瀑布》与《丁香结》的托物言志手法”,或 “讨论紫藤萝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教学资源的丰富
- 数字化支持:教材配套的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提供紫藤萝花的视频、作者访谈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花瀑的视觉冲击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 整本书阅读延伸:推荐阅读宗璞的《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对比其写景状物的共性,深化对 “生命韧性” 主题的理解。
三、学习建议
- 精读文本:标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如何将静态的花转化为动态的生命意象。例如,“张满了的帆”“忍俊不禁的笑容” 等比喻,既具象化了花的形态,又暗示了生命力的勃发。
- 背景关联:了解宗璞的创作背景(弟弟身患绝症、文革经历),体会 “焦虑和悲痛” 到 “宁静和喜悦” 的情感转变,理解 “生命长河” 哲理的现实意义。
- 实践运用:观察身边的植物,仿照课文的结构(整体 — 局部 — 感悟)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注意融入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四、拓展思考
- 文化对比:日本文学中紫藤常象征 “无常”(如《源氏物语》),而本文强调 “永恒”,对比分析不同文化对自然意象的解读差异。
- 时代映射:结合 2022 年新课标对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强调,思考《紫藤萝瀑布》如何通过个体生命体验,呼应时代对 “生命教育” 的关注。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紫藤萝瀑布》在 2025 年教材中不仅保持了文学经典的地位,还通过教学创新实现了与新课标理念的深度融合,成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文化理解的重要载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八方来财树好养吗
上一篇:2025年广东适合种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