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水培绿萝教学设计
以下是针对 2025 年设计的水培绿萝教学设计方案,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劳动实践与科学探究,适合初中或小学高年级学生,可根据实际学情调整难度:
《水培绿萝 —— 植物生长与生态养护》教学设计

课程时长:90 分钟(理论 + 实践)+ 持续观察(课后 2-4 周)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可适配小学高段简化操作)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劳动实践、责任意识、环保理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水培植物的基本原理(无土栽培、根系呼吸、营养液作用)。
- 掌握水培绿萝的操作步骤(选材、修剪、容器处理、养护管理)。
- 学会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分析影响生长的因素(光照、水分、温度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水培实践,培养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 运用数据表格、图文记录等方式进行科学观察,提升实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植物生长的生命力,培养爱护自然、责任养护的意识。
- 体会无土栽培的环保价值,激发对现代科技农业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材料工具:
- 绿萝枝条(健壮、带气生根)、透明玻璃容器(矿泉水瓶 / 玻璃瓶)、剪刀(消毒)、清水、水培专用营养液、镊子、喷壶、标签纸。
- 多媒体资源:水培植物原理动画、绿萝生长延时视频、养护错误案例(如烂根、黄叶对比图)。
- 观察记录表(附根系长度、新叶数量、水质变化等项目)、PPT 课件(含步骤图解)。
2. 学生准备
- 分组(4 人 / 组),每组准备抹布、一次性手套(可选)。
- 预习问题:土培植物为何需要土壤?水培植物如何获取营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 揭秘 “无土生长的绿色奇迹”(10 分钟)
- 问题驱动:
- 展示土培绿萝与水培绿萝对比图,提问:“不用土壤,植物也能生长吗?水培植物的‘土壤’是什么?”
- 播放水培蔬菜农场、家庭水培绿植的视频,引出 “无土栽培” 概念。
- 联系生活:
- 讨论水培植物的优点:干净卫生、适合室内、节约空间、环保(可循环利用水资源)。
- 明确目标:今天我们将亲手制作一盆水培绿萝,成为 “植物小管家”!
环节二:理论探究 —— 水培绿萝的科学原理(15 分钟)
- 知识讲解(结合动画演示):
- 水培原理:根系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营养液,替代土壤的固根与供肥功能。
- 绿萝特性: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忌阳光直射,气生根帮助呼吸与吸收水分。
- 关键要素:
- 容器:透明材质便于观察根系,底部不密封保证透气;
- 营养液:含氮、磷、钾等植物必需元素,需按比例稀释(避免烧根);
- 水位控制:根系 1/2-2/3 浸入水中,保留部分暴露空气(防止缺氧腐烂)。
- 误区警示:
- 展示烂根案例:“为什么水培植物需要定期换水?水质变差会对植物造成什么影响?”
环节三:实践操作 —— 动手制作水培绿萝(35 分钟)
步骤分解(教师示范 + 学生分组操作):
- 选材修剪(安全提示:剪刀使用规范):
- 挑选带有气生根的绿萝枝条(长度 10-15cm,2-3 片健康叶片),斜剪底部切口(增大吸水面积)。
- 摘除底部 1-2 片叶子,避免浸泡腐烂。
- 容器处理:
- 清洗容器并消毒(温水冲洗即可),装入清水(自来水需静置 1-2 天去除氯气),水位至容器 1/2 高度。
- 滴入 1-2 滴营养液(根据说明书比例,切勿过量),搅拌均匀。
- 定植固定:
- 将枝条放入容器,调整位置使气生根和切口浸入水中,叶片留在水面上方。
- 可选:用海绵 / 鹅卵石固定植株,防止倾倒(非必需,绿萝枝条易生根)。
- 标签与记录:
- 每组为水培绿萝贴上标签(姓名 + 日期),填写《生长观察表》初始数据(叶片数量、根系长度、水质等)。
教师指导重点:
- 巡视各组操作,提醒水位控制、切口方向,解答 “能否用自来水直接养?”“营养液多久加一次?” 等问题。
- 强调 “耐心等待”:绿萝生根需要 3-7 天,期间需保持环境温暖(20-25℃)、避免阳光直射。
环节四:养护计划与拓展思考(20 分钟)
- 制定养护任务(小组讨论):
- 分工:每日观察记录(轮流负责)、每 3 天换水(清洗容器和根系,防止黏液滋生)、每周测量数据。
- 记录内容:新叶生长、根系颜色(健康为白色,腐烂变褐)、是否有黄叶 / 烂根、水质变化(异味 / 浑浊)。
- 科学探究延伸:
- 提出对比实验建议:“如果一组添加营养液,另一组只用清水,生长速度会有何不同?”“光照强度对水培绿萝的影响?”
-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变量,记录对比数据(作为课后拓展作业)。
- 环保与创意:
- 讨论: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如饮料瓶、玻璃瓶)制作水培容器?
- 展示创意案例:悬挂式水培、多层水培架,激发学生美化家居环境的意识。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10 分钟)
- 学生分享:
- 各组派代表总结操作要点,分享 “最有成就感的步骤” 和 “遇到的困难”(如枝条倾倒、水位控制不当)。
- 教师总结:
- 回顾水培核心:“清水≠营养,适量营养液是关键;根系需要呼吸,不能完全浸泡。”
- 强调责任意识:“植物是有生命的伙伴,持续观察和耐心养护才能见证生长奇迹。”
- 课后任务:
- 基础任务:每天观察绿萝,记录《生长日记》(图文 / 照片 + 文字),2 周后提交总结报告。
- 拓展任务(可选):
- 用短视频记录绿萝生长过程,配解说分享至班级群;
- 尝试水培其他植物(如吊兰、富贵竹),比较不同植物的水培难度。
四、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 | 评价方式 | 目标对应 |
---|---|---|
知识掌握 | 课堂提问、原理复述 | 水培原理、绿萝生长需求 |
实践操作 | 操作规范性(修剪、水位、营养液使用) | 动手能力、安全意识 |
观察记录 | 表格完整性、数据准确性 | 科学探究、实证意识 |
责任意识 | 养护任务完成度、植物存活状态 | 情感目标、劳动责任感 |
创意与拓展 | 实验设计、容器改造方案 | 创新思维、环保实践 |
五、安全与注意事项
- 修剪工具需提前消毒,使用时提醒学生 “剪刀尖不朝向他人”。
- 营养液避免接触皮肤,若不慎溅到立即用清水冲洗。
- 冬季注意保温,避免水温过低导致根系冻伤。
六、教学反思(预设)
- 如何通过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为能力强者增加实验设计,为初学者提供操作流程图)
- 透明容器的选择是否影响观察效果?是否需要提供不同规格的容器对比?
- 后续可结合生物课 “植物根系结构”“光合作用” 等知识,深化跨学科联系。
设计亮点
- 跨学科融合:融合生物(植物生长)、化学(营养液成分)、劳动技术(动手操作)、信息技术(观察记录数字化)。
- 真实情境驱动:通过 “家庭绿植养护”“环保容器改造” 等贴近生活的任务,提升学生参与感。
- 长期探究意识:将课堂延伸至课后持续观察,培养坚持与责任意识,体现 “项目式学习(PBL)” 理念。
通过此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水培技能,更能在亲历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建立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心,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绿化苗木调研报告
上一篇:2025年33朵戴安娜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