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叶黄杨是什么科

小叶黄杨(学名:Buxus microphylla)在 2025 年仍属于黄杨科(Buxaceae),这一分类在权威植物数据库、学术文献及分类系统中均得到一致确认。以下是详细的科学依据和分类背景:
一、分类学依据与权威来源
- APG IV 系统(2016 年)
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APG)的最新分类系统将黄杨科(Buxaceae)归入黄杨目(Buxales),并整合了原双蕊花科(Didymelaceae)和无知果科(Haptanthaceae)。这一分类框架在 2025 年未发生重大修订,黄杨科作为独立科的地位稳固。
- 权威数据库与机构
- 中国植物志:明确记载小叶黄杨为黄杨科黄杨属植物。
- USDA 植物数据库:将Buxus microphylla归入黄杨科,分类代码为 “Buxaceae”。
- 国际植物名称索引(IPNI):确认其学名及科属分类,无最新变动记录。
- 学术研究与文献
近五年(2020-2025 年)的分类学研究(如分子系统学分析)均支持黄杨科的单系性,未发现将小叶黄杨重新归类的证据。例如,维普期刊的考订研究仍沿用黄杨科分类。
二、小叶黄杨的分类特征
- 形态学特征
- 叶:对生,薄革质,阔椭圆形或卵形,长 7-10 毫米,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侧脉明显凸出。
- 花:簇生叶腋或枝端,黄绿色,无花瓣,雄花具 4 枚萼片,雌花具 6 枚萼片。
- 果实:蒴果近球形,成熟时开裂释放种子。
- 分子系统学证据
基于核基因(如nrDNA ITS)和叶绿体基因(如matK、rbcL)的分析显示,黄杨属与板凳果属(Pachysandra)、野扇花属(Sarcococca)等亲缘关系密切,共同构成黄杨科的核心类群。
三、常见混淆与分类稳定性
- 同物异名与变种
小叶黄杨的学名存在多个变种,如:
- 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珍珠黄杨)
- Buxus microphylla var. sinica(中国小叶黄杨)
但所有变种均隶属于黄杨科黄杨属,科属未发生变化。
- 历史分类争议
- 早期分类:恩格勒系统曾将黄杨科归入大戟目(Euphorbiales),但 APG 系统基于分子证据将其独立为黄杨目。
- 合并与拆分:APG IV 系统整合了双蕊花科和无知果科,但黄杨科的核心类群(如黄杨属)始终未被调整。
四、应用与生态意义
- 园艺与药用价值
小叶黄杨因枝叶密集、耐修剪,广泛用于绿篱、盆景及园林造景。其茎、叶入药可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
- 生态适应性
该物种耐半阴、抗污染,能在石灰质土壤中生长,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常见的乡土树种。
五、结论
综合形态学、分子系统学及权威分类系统的证据,小叶黄杨在 2025 年仍属于黄杨科(Buxaceae)。这一分类自 APG IV 系统确立以来未发生变动,且得到全球植物数据库和学术机构的一致认可。若未来有新的分类修订,需以国际权威期刊或分类学专着的更新为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九里香盆景多少钱
上一篇:2025年中国的花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