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叶黄杨球枯萎病
关于 2025 年大叶黄杨球枯萎病的防治,结合其发病规律及春季养护关键期,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病害基本信息

1. 病原与症状
大叶黄杨枯萎病主要由 ** 镰刀菌(Fusarium spp.)** 等土传真菌引起,病菌通过根系伤口或根毛侵入,破坏维管束组织,导致水分养分运输受阻。
- 典型症状:叶片从边缘开始发黄干枯,逐渐向全叶扩展,枝条皮层皱缩,严重时整株枯萎;根部可见褐色腐烂,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2. 发病条件
- 气候:高温高湿(25-30℃,雨季或灌溉频繁)利于病菌繁殖,深圳 4 月后渐入雨季,需重点防控。
- 栽培因素:土壤黏重板结、排水不良、种植过密、修剪伤口未处理、有机肥不足导致树势弱等,均会加重病情。
二、2025 年防治关键措施
1. 农业防治(核心措施)
- 改善立地条件:
- 对黏重土壤增施腐熟有机肥(如羊粪、腐叶土)或微生物菌剂,提高透气性;低洼地块起垄栽培,铺设排水暗管,避免积水。
- 合理密植,保持株间距 1.5-2 米,定期修剪内膛枝、过密枝,增强通风透光。
- 科学养护管理:
- 灌溉遵循 “见干见湿”,避免叶面喷水,减少叶面湿度;4-5 月生长期,每 2 周喷施 1 次 0.2% 磷酸二氢钾 + 0.1% 尿素,增强抗病力。
- 修剪或移栽后,及时对伤口涂抹伤口愈合剂(如凡士林 + 多菌灵),防止病菌侵入。
2. 药剂防治(关键时期)
- 预防期(4 月发病前):
- 根部灌药:使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或 25% 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液,每株灌药液 2-3 公斤,间隔 15 天灌 1 次,连灌 2 次。
- 叶面喷施:结合叶面肥,加入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或 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重点喷施叶背及枝条基部。
- 发病初期(零星叶片枯萎时):
- 立即清除病株并销毁,病穴撒生石灰或 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消毒,防止扩散。
- 对周边植株灌根:选用 3% 恶霉灵水剂 600 倍液 或 25% 丙环唑乳油 2000 倍液,连续 2-3 次,间隔 10 天。
3. 生物防治(辅助手段)
- 根部施用 木霉菌剂(如哈茨木霉) 或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每亩用量 1-2 公斤,配合灌根效果更佳。
三、注意事项
- 轮换用药: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减少抗药性,例如多菌灵与嘧菌酯交替使用。
- 安全用药:药剂需按说明书稀释,佩戴防护用具,避免在高温或雨天喷施,收获前 30 天停止用药(大叶黄杨作为绿化植物,可忽略采收期)。
- 监测预警:4-9 月定期巡查,发现早期病株及时处理,避免蔓延成灾。
通过 “改善土壤 + 增强树势 + 精准用药” 的综合防控策略,可有效降低大叶黄杨枯萎病的发生风险。深圳地区 4 月中下旬需重点关注土壤湿度,做好排水和预防性灌根,为全年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本地玉米怎么保存
上一篇:2025年春天开的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