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的植物有哪些

广东省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2025 年的植物种类既包含历史延续的典型物种,也有近年新发现的珍稀类群,同时受到生态保护与入侵物种治理的动态影响。以下从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栽培体系、新物种发现及保护措施等维度展开说明:
一、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植物
(一)地带性森林植被
- 常绿阔叶林
广东省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核心植被类型。南岭山脉一带分布着以锥属、荷木属、青冈属为代表的中亚热带森林,如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木荷(Schima superba)等。南亚热带地区则以厚壳桂属、蕈树属植物为主,如 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蕈树(Altingia chinensis),部分沟谷森林还保留着少量具有雨林特征的群落。
- 红树林湿地
广东红树林面积达 1.14 万公顷,占全国首位,包含 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等 18 科 27 种红树植物。2025 年,台山、湛江等地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将继续推进修复,新增 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树种,提升湿地碳汇能力。
(二)特殊生境植物
- 石灰岩植被
粤西北地区分布着以 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为主的石灰岩半绿常绿阔叶林,部分区域可见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等珍稀保护物种。
- 山顶矮林
南岭山脉的山顶区域发育着以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为主的矮林,适应强风、低温等极端环境。
二、人工栽培与经济植物
(一)乡村与城市绿化树种
- 乡土阔叶树
根据《广东省乡村绿化树种选择指引》,2025 年推广的绿化树种包括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等,兼具生态与景观价值。城市绿化则优先选用 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铁冬青(Ilex rotunda)等抗污力强的树种。
- 经济型与珍贵树种
宅旁绿化推荐 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果树,以及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等珍贵用材树种。2025 年全省计划种植 6000 万株优良乡土树种,其中 红锥、闽楠(Phoebe zhennan)等占比显著。
(二)农业与生态产业植物
- 特色经济林
油茶(Camellia oleifera)、竹子等经济林持续扩大种植,2025 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目标达 1 万亿元。
- 生态修复植物
低质低效林改造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逐步被 红锥、木荷等混交林替代,提升森林碳汇能力。
三、新发现与保护植物
(一)近年新记录物种
- 2024 年新物种
广东自然保护地在 2024 年发现 20 种新物种,包括 白湾假糙苏(Paraphlomis baiwanica)、国达铁角蕨(Asplenium guodalii)等 15 种特有植物,以及 阳春蜘蛛抱蛋(Aspidistra yangchunensis)等珍稀类群。
- 2025 年新发现
海珠湿地在 2025 年发布全球新物种 海珠微瓢虫(Eidoreus haizhuensis),虽为昆虫,但反映了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成效。
(二)重点保护植物
- 国家级保护物种
广东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10 种,包括 苏铁(Cycas spp.)、兰科植物等,通过迁地保护体系(如华南国家植物园)实现种质资源保存。
- 省级保护名录
2023 年公布的《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新增 长梗木莲(Manglietia longipedunculata)、大田顶杜鹃(Rhododendron datangdingense)等 39 种,涵盖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入侵物种与生态治理
(一)主要入侵植物
-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作为 “植物杀手”,薇甘菊在珠江三角洲持续扩散,2025 年通过飞机喷药、生物防治(如 中国菟丝子寄生)等综合措施控制其蔓延。
-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2024 年已基本完成存量治理,2025 年巩固成果,通过种植红树林抢占其生存空间。
(二)防治措施
- 科技手段:利用无人机监测、AI 病虫害预警系统对 松材线虫病(威胁松树)进行精准防控,2025 年计划防治面积 334 万亩。
- 生态替代:在入侵物种清除区域补种 红树植物、乡土阔叶树,恢复生物多样性。
五、生态建设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一)重点工程
-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2025 年计划完成 200 万亩林分优化、200 万亩森林抚育,推广 木荷、枫香等混交林,提升千亩级森林斑块 150 个以上。
- 湿地保护
广州海珠湿地、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等通过 “小微湿地 +”“湿地公园 +” 模式,促进植物与鸟类多样性恢复,2025 年新增湿地植物监测样地 20 个。
(二)社会参与
- 义务植树:2025 年计划开展超 2 万场次义务植树活动,推广 “有喜事来种树” 等品牌,提升公众参与度。
- 古树保护:全省 8.5 万株古树名木中,榕树(Ficus microcarpa)、荔枝等占比最高,2025 年新建 250 个古树公园,强化 “风水林” 保护。
六、典型区域植物特色
区域 | 代表性植物 | 生态特征 |
---|---|---|
粤北山区 | 红锥、木荷、闽楠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超 70%,碳汇能力突出。 |
珠江三角洲 | 樟树、秋枫、阴香 | 城市绿化与乡村经济林结合,受薇甘菊入侵威胁。 |
雷州半岛 | 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 | 红树林湿地,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栖息地。 |
粤西石灰岩区 | 青冈栎、化香树、见血封喉 | 喀斯特地貌,珍稀保护植物集中。 |
七、总结
2025 年广东的植物种类呈现 “传统优势种稳定、新物种不断涌现、入侵物种受控、保护力度加强” 的特点。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完善(如 1361 处自然保护地)、科技手段的应用(如 AI 监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如红树林示范区)共同推动植物多样性持续提升。未来,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与湿地植物将进一步成为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入侵物种治理与古树名木保护仍是长期任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校园绿化树木种类
上一篇:2025年黄天霸百合花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