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2025 年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战略框架下,围绕高质量国土绿化、城乡一体化绿美环境打造和 “双碳” 目标实现,持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全省绿化工作向精细化、科学化、惠民化方向发展。以下是其核心工作方向与成效的综合分析:
一、战略目标与核心任务
2025 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广东省绿化委员会以《广东省林业保护发展 “十四五” 规划》为指引,聚焦 “规模扩绿、质量提升” 双重目标,计划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50 万亩、新造林抚育205 万亩,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或经济树种6000 万株,高标准提升相对连片面积 3000 亩以上森林斑块100 个、5000 亩以上森林斑块50 个。此外,委员会还将推动建设古树公园、森林城镇、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和红色乡村共250 个,力争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超2 万场次,进一步巩固广东 “全国义务植树场次第一” 的优势。
二、重点工作与创新举措
- 科学绿化与生态修复
委员会通过 **“聚绿千亩・林质跃升” 行动 **,在河源等地打造千亩级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大斑块,计划完成林分优化30.83 万亩,推动森林生态系统向更高质量、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全面推进红树林修复,2025 年计划营造红树林不少于5500 公顷,修复红树林不少于2500 公顷,并建设小微湿地示范点,强化湿地生态功能。
- 城乡绿化一体化与乡村振兴
结合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委员会发起乡村绿化主题植树活动,2025 年 2 月全省联动种植乔木53 万株,覆盖 1390 多个乡镇,同步开展乡村绿化技术培训,以 “以干代训” 方式提升基层绿化能力。此外,计划再建绿美古树乡村50 个、古树公园20 个,抢救复壮古树名木200 株,通过 “一树一码” 数字化管理和认捐项目,推动古树保护融入群众生活。
- 绿色通道品质提升
持续推进《广东省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 年)》,2025 年计划建设绿色通道林2320.07 公里,改造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绿化,打造 “沿山、沿海、沿河、环湖、连城” 的绿美公路网络,将交通干线转化为生态线、风景线和发展线。
- “双碳” 战略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委员会以总林长令为抓手,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通过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固碳能力。同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交易机制,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广州越秀公园计划向 “零碳公园” 转型,推动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提升。
三、机制创新与社会参与
- 跨部门协同与林长制深化
委员会建立绿美广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的联动,推动信息共享与项目协同。同时,通过林长制压实各级党政责任,2025 年计划打造150 个绿美示范带,整合沿线生态文化资源,形成可复制的绿化样板。
- 全民义务植树与公益行动
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推广 “互联网 + 义务植树” 基地建设,2025 年计划新增63 个县级及以上基地,实现 “云端” 植树、“码上” 尽责。此外,通过古树认捐项目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绿化,2024 年上线以来已累计认捐古树超8500 株,为绿色事业注入可持续动力。
- 科技赋能与智慧管理
运用遥感监测、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全省85561 株古树名木的 “一树一码” 动态管理,并对851 株一级古树实施 24 小时监控。同时,推进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 2025 年广东省绿化工作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森林质量不均、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待完善等挑战。未来,委员会将重点推动 “十五五” 绿化规划编制,深化 **“一核一带一区” 生态格局 **,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并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协同机制,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奠定基础。
如需获取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2025 年最新政策文件或组成人员信息,建议关注广东省林业局官网(http://lyj.gd.gov.cn)或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权威信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发财树开花的样子
上一篇:2025年正宗金丝楠木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