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豚草类植物有哪些

豚草类植物主要指菊科豚草属(Ambrosia)的物种,这类植物以入侵性强、花粉致敏性高而闻名。截至 2025 年,中国境内分布的豚草属植物仍以 ** 普通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为主,两者均被列为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以下是具体分类及特征:
一、主要种类与分布
1. 普通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 特征:一年生草本,高 20-150 厘米,茎具糙毛,叶片羽状分裂,花期 8-9 月,花粉产量极高。
- 分布:原产北美,20 世纪 30 年代传入中国,现已扩散至全国 23 个省份,尤其在东北、华北、华东及华中地区广泛分布。南方省份(如广东、广西)以普通豚草为主。
- 危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与作物竞争养分,导致玉米、大豆等减产 30%-50%;花粉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美国每年因豚草过敏的医疗费用高达 6 亿美元。
2.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 特征:一年生粗壮草本,高 50-170 厘米,叶片 3-5 裂,背面灰绿色,总苞浅碟形,花期 8 月。
- 分布:原产北美,1930 年代传入中国东北,现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常与普通豚草混生。
- 危害: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导致土壤贫瘠;花粉致敏性更强,沈阳地区人群发病率曾达 1.52%,且与普通豚草相比,三裂叶豚草对玉米等作物的遮阴危害更显著。
二、分类与入侵现状
- 分类稳定性:豚草属全球约 40 种,中国境内仅记录到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两种,2025 年未发现新物种或分类变动。
- 入侵动态:两种豚草均通过种子传播,适应力极强,可在农田、荒地、公路旁等生境迅速扩张。例如,新疆伊犁河谷自 2010 年起豚草入侵,2016-2018 年集中暴发,新源县分布面积达 245 万亩,威胁当地农牧业和生态安全。
- 防控重点:中国将两种豚草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采取人工拔除、化学防治(如草甘膦)及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豚草卷蛾)等措施,但因繁殖力强,根除难度大。
三、区域性分布差异
- 东北地区:以三裂叶豚草为主,常形成单优势群落,占据农田、湿地等生境。
- 南方省份:普通豚草更常见,例如广西、广东等地近年发现豚草入侵,需警惕其向热带地区扩散。
- 城市绿地:两种豚草均可在公园、道路两旁生长,例如长春市环城绿化带每年需集中灭除,以减少花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四、研究与防控进展
- 生态学研究:中山大学彭少麟团队发现,豚草在与原产地天敌(如广聚萤叶甲)重新互作后,会增强抗虫性但降低抗逆性,这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新视角。
- 技术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新疆试点 “紫花苜蓿替代种植”,通过竞争抑制豚草生长,2016-2018 年累计防治面积达 35 万亩次。
- 政策支持:《生物安全法》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纳入法律框架,推动豚草等物种的长期监测与防控。
五、公众应对建议
- 识别与报告:普通豚草叶片细裂如艾叶,三裂叶豚草叶片宽大呈掌状,花期(7-9 月)可通过特征快速识别,发现后及时联系农业或林业部门。
- 防护措施:过敏人群在豚草花期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灭除作业时需穿戴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花粉。
- 参与防控:支持社区或政府组织的豚草铲除活动,减少其种子扩散;避免在农田周边丢弃含豚草种子的作物秸秆。
总结
2025 年,中国境内的豚草类植物仍以普通豚草和三裂叶豚草为主,两者在分布、危害及防控策略上呈现区域性差异。尽管分类学上未发现新物种,但豚草的入侵性和致敏性仍对农业、生态和公众健康构成持续威胁。通过科学监测、综合防控及公众参与,可有效遏制其扩散并减轻危害。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百合花的生活寓意
上一篇:2025年牛屎花是彼岸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