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常用绿化植物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绿化植物的选择始终围绕生态适应性、景观多样性和低碳理念展开。结合 2025 年最新政策文件与实践案例,以下从乔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及立体绿化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上海常用绿化植物及应用场景:
一、乔木:骨干树种与新优品种并重

- 乡土骨干树种
-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上海最广泛种植的行道树,其耐湿抗风、病虫害少的特性使其占比超过 30%。2025 年政策文件明确将其列为乡土树种重点推广。
- 悬铃木(Platanus × acerifolia):虽因飞絮问题争议,但因其冠大荫浓,仍占市中心行道树的 20% 以上,尤其在衡复历史文化街区等风貌保护区保留比例较高。
-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夏花秋果,适应性强,在浦东世纪大道等新建道路中替代部分悬铃木,2025 年计划新增种植 15 万株。
- 新优景观树种
- 白玉兰(Yulania denudata):作为上海市花,徐家汇公园等重点区域通过引种星花玉兰、黄玉兰等 3 个新品种,形成春季特色景观带。
-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秋季红叶显著,在滨江森林公园等生态修复项目中作为混交林骨干树种,2025 年规划种植面积扩大至 500 公顷。
- 榉树(Zelkova serrata):抗污染能力强,在虹桥商务区等新兴区域替代部分香樟,2025 年预计新增种植量提升 40%。
二、灌木:四季有花与生态功能结合
- 传统优势品种
- 杜鹃(Rhododendron spp.):以毛鹃为主,在公园绿地中常与红枫、鸡爪槭搭配,2025 年计划在辰山植物园等专类园新增 10 个品种。
- 黄杨(Buxus sinica):作为绿篱主力,2025 年政策强调减少整形色块应用,推广自然式修剪,提升生物多样性。
- 特色新品种
- 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夏季白花繁茂,在虹口北外滩等区域作为花境背景植物,2025 年预计推广面积达 20 万平方米。
- 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蓝紫色花序持续至秋季,在临港新片区等滨海区域表现出较强耐盐碱能力。
- 抗污染先锋
-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虽有毒性,但抗 PM2.5 能力突出,在 G60 科创走廊等工业区仍作为隔离带植物保留。
三、草本植物:低维护与景观价值平衡
- 地被主力
-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耐阴耐旱,占全市地被面积的 45%,2025 年政策鼓励使用金边阔叶麦冬等花叶品种提升景观。
- 玉簪(Hosta spp.):以‘法兰西’‘金杯’等品种为主,在静安雕塑公园等林下空间覆盖率达 60%。
- 特色花卉
- 郁金香(Tulipa spp.):上海植物园 2025 年春季展示 62 个品种,通过球根花卉套种技术延长观赏期至初夏。
- 大花葱(Allium giganteum):紫色球状花序,在徐家汇公园等节点作为焦点植物,2025 年推广面积增加 30%。
- 生态修复植物
- 蛇莓(Duchesnea indica):耐践踏且固土能力强,在郊野公园游步道两侧替代部分草坪,2025 年规划应用面积达 100 公顷。
四、水生植物:湿地修复与景观营造
- 挺水植物
- 荷花(Nelumbo nucifera):以‘友谊牡丹莲’‘星空牡丹’等重瓣品种为主,在古猗园等古典园林中占比超 70%。
- 水生鸢尾(Iris pseudacorus):蓝紫色花与绿叶搭配,在苏州河虹口段防汛墙改造中作为主要水生植物,2025 年新增种植量达 5 万株。
- 浮叶植物
- 睡莲(Nymphaea spp.):上海植物园收集 40 余种,其中‘永恒’睡莲因花色持久成为网红品种,在辰山植物园等专类园集中展示。
- 沉水植物
-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净化水质效果显著,在临港湿地公园等生态修复项目中种植面积超 200 公顷。
五、立体绿化:空间拓展与低碳示范
- 垂直绿化
- 爬藤月季(Rosa ‘Angela’):在徐汇桂江路绿地等区域形成 3300 平方米花墙,2025 年计划新增垂直绿化 40 万平方米。
- 意大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Italicum’):耐旱耐阴,在虹口玉田路沿线作为花箱植物,2025 年推广量提升 50%。
- 屋顶绿化
- 佛甲草(Sedum lineare):占屋顶绿化面积的 60%,在宝山再生能源中心等项目中实现隔热降温功能。
- 粉黛乱子草(Muhlenbergia capillaris):虹桥云启中心屋顶花园应用,形成浪漫粉色景观带。
- 生态墙
- 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Flame’):叶色随季节变化,在普陀天安千树等垂直森林项目中作为主要攀缘植物。
六、政策导向与技术创新
- 乡土植物优先
- 《上海市主要乡土和适生树种名录》明确将香樟、朴树等 36 种乡土树种列为重点,2025 年计划乡土树种种植比例提升至 75%。
- 碳中和实践
- 黄山路口袋公园通过种植朴树、木芙蓉等固碳能力强的植物,预计 2025 年实现 “零碳公园” 目标。
- 智慧养护
- 应用 i-Tree Streets 模型评估行道树碳汇效益,2025 年计划对全市 50% 行道树进行碳储测算。
典型案例
- 徐家汇公园:以白玉兰为特色,搭配樱花、红枫形成四季景观,2025 年新增 12 株星花玉兰提升观赏价值。
- 苏州河虹口段:防汛墙改造中使用金心黄菖蒲、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打造 “滨水花径” 生态景观。
- 临港新片区:推广穗花牡荆、海滨木槿等耐盐碱植物,2025 年计划建设 10 个耐盐碱植物示范园。
上海 2025 年绿化植物的选择,既延续了传统骨干树种的生态优势,又通过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景观多样性与低碳目标的平衡,为超大城市绿化提供了可复制的 “上海方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栀子粉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2025年开花的树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