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参高效养殖技术
2025 年海参高效养殖技术在生态化、智能化、本土化方向上取得显著突破,以下结合最新实践案例与技术创新展开分析:
一、养殖模式创新:从南参北养到本土化全产业链
- 南参南养与鲍参混养
福建霞浦通过自主研发的仿刺参 “福参 1 号” 秋苗,实现了南方本土化育苗,填补了中国南方仿刺参育种空白。结合 “鲍参混养” 模式,海参可清理鲍鱼残饵,减少病害发生,同时提升鲍鱼活动频率,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2024 年北壁乡试点显示,混养海参 50 天内体重增长 40%,每斤成品参规格从 27 头降至 18 头。
- 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养殖
山东烟台 “金仓一号” 桁架类养殖装备采用坐底式设计,配备风光储能系统、水下监测和自动提升装置,实现 3.5 万立方米水体的自动化养殖。该模式通过精准控制养殖密度(成活率超 90%)和数字化运营,预计 2.5 年养殖周期内产量达 55.3 万斤,产值 6600 万元。威海市对新建桁架类养殖装备提供最高 1000 万元补贴,推动深远海养殖向集约化转型。
- 内陆循环水与盐碱地养殖
东营市利津县打造国内单体最大循环水养殖基地,通过 “光伏 + 海洋渔业” 模式,实现 “上光下渔” 的资源集约化利用。该模式结合工厂化育苗和池塘养殖,年育苗水体达 12 万立方米,对虾养殖年产量突破 100 万斤。此外,盐碱地 “海鲜陆养” 技术在河北乐亭、甘肃张掖等地成功应用,通过模拟海水环境,海参年产量达 6000 吨,填补了内陆养殖空白。
二、水质管理:AI 驱动的精准调控
- 物联网实时监测系统
AI 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多光谱传感器阵列实时采集溶解氧、pH 值、氨氮等 12 项指标,精度达 0.01mg/L。当参数异常时,系统自动联动增氧机、循环水泵等设备,例如溶解氧低于阈值时,增氧机启动响应时间缩短至 30 秒。福建宁德养殖户应用后,种参存活率提升 22%,电费支出减少 40%。
- 生态调控技术
推广 “藻类共生” 模式,通过种植铜藻等大型藻类净化水质,同时为海参提供天然饵料。长岛孙家村试验显示,铜藻养殖区鱼卵密度显著增加,形成 “藻 - 贝 - 参” 立体生态链,年固碳量达 11 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 12 万公顷。
三、饲料优化:资源循环与功能强化
- 浒苔生物饲料产业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浒苔型刺参生物饲料,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和酿酒酵母发酵技术,将浒苔转化为高蛋白饲料。江苏射阳项目日处理浒苔 300 吨,生产饲料 30 吨,销往山东、辽宁等地,显著提高海参生长率(增重率 289.3%)和抗逆性,同时解决了浒苔绿潮污染问题。
- 精准营养配方
采用 “721” 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即藻类、滤食性动物和投喂性动物按 7:2:1 比例部署,底层投放鼠尾藻粉、扇贝边粉等天然饵料,配合益生菌和酶制剂,减少人工饲料依赖。荣成市推广后,亩均效益提升 2.5 倍,饲料转化率提高 19%。
四、病害防控:从经验管理到精准干预
- 微生物制剂与底质改良
定期使用复合 EM 菌(80 亿个 /mL)和生态底改产品,降解池底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霞浦养殖户通过每月两次底质改良,将海参夏眠期病害发生率降低 60%。
- 噬菌体疗法探索
医学领域的噬菌体治疗技术正逐步引入水产养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创噬纪公司合作成立噬菌体研究中心,针对耐药菌感染开发特异性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尽管尚未在海参养殖中大规模应用,但为未来病害防治提供了新方向。
五、政策与产业协同:全链条升级
- 金融与技术支持
霞浦县通过 “霞参行” 数据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12 家金融机构提供 72.1 亿元贷款支持;抖音电商推动干海参、即食海参等深加工产品销量增长超 10 亿元,倒逼养殖端标准化升级。
-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威海市对尾水治理项目最高补贴 500 万元,鼓励企业采用臭氧杀菌和微生物制剂预防病害。蓬莱区政府规划建设海参产业园,整合精深加工、特医食品研发等环节,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六、未来趋势:技术融合与跨界创新
- 生物技术突破
实验室培育海参技术进入中试阶段,通过细胞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未来或实现规模化生产,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 数字孪生与智能决策
大连海洋大学研发的海参智慧养殖系统,通过 PC 端和手机端实时监控气象、水质、养殖密度等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生长周期,提高产值 30% 以上。
- 跨界融合模式
探索 “海洋牧场 + 新能源” 模式,如 “金仓一号” 采用风光储能系统,降低碳排放;“渔业 + 文旅” 模式推动休闲海钓、海上观光等业态,延伸产业链价值。
总结
2025 年海参高效养殖技术呈现 “生态化、智能化、本土化” 三大特征:南参南养与混养模式突破地域限制,AI 水质监测与深远海装备提升集约化水平,浒苔饲料与噬菌体疗法推动资源循环与病害精准防控。政策端通过金融支持与环保补贴引导产业升级,技术端则以生物技术和数字孪生赋能全链条创新。未来,随着本土化苗种推广、跨界融合深化,海参养殖将进一步向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月季花是一种药吗
上一篇:2025年红龙比较贵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