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2025年风景园林设计规范

时间:2025-04-22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9评论:0

风景园林设计规范

2025 年风景园林设计规范的更新主要围绕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龄友好等方向展开,同时结合地方特色与行业技术发展,形成了多层次的标准体系。以下从全国性规范、地方标准、行业团体标准及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梳理:

一、全国性规范更新


  1. 《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50858-2024)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 2024 年 12 月发布,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替代原 2013 版标准。该标准重点规范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方法,涉及土方工程、种植工程、园路及铺装工程等,强化了工程量清单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为项目造价控制提供了依据。

  2. 《城镇园林绿化树种区划指南(征求意见稿)》
    2025 年 3 月由住建部发布,提出以气候分区为基础的树种选择原则,将全国划分为 11 个城镇园林绿化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的适生树种推荐名录。例如,江苏被划分为南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个区域,分别推荐了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乡土树种。该指南旨在避免盲目引种,提升城市绿化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预计 2025 年内正式发布。


二、地方标准动态


  1. 上海市《口袋公园设计标准》(DG/TJ08-2460-2024)
    2024 年 11 月发布,自 2025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标准强调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适老化、适幼化设计,适用于上海新建或改建的口袋公园。内容涵盖总体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园路及铺装等,明确了口袋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配置及生态指标要求,例如要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60%,并优先选用本地植物。

  2. 重庆市《城市园林植物病虫防治技术标准》(DBJ50/T-194-2025)
    2025 年 1 月发布,自 2025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标准针对重庆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包括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并强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

  3. 重庆市《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5 年 2 月公开征求意见,拟于 2025 年正式实施。标准规定了海绵城市绿地的设计原则、设施类型及技术要求,例如要求新建公园绿地地下空间开发比例不超过 10%(面积>5 公顷时),透水铺装率不低于 50%,并明确了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设施的设计参数。

  4. 广东省《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
    2025 年 1 月在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培训班中重点宣贯,强调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品质结合,提出林荫路率目标(如广州至 2025 年达 85%),并细化了不同道路等级的植物配置要求,例如主干道行道树胸径需≥15cm,次干道≥12cm,同时鼓励采用乡土树种和耐污染植物。


三、行业团体标准与技术指南


  1.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团体标准
    2025 年 3 月,学会发布多项团体标准编制动态,包括《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标准》《城市绿地低碳建设技术指南》《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聚焦低碳设计、生态修复等领域,例如《城市绿地低碳建设技术指南》提出绿地碳汇核算方法及低碳施工技术要求,为风景园林项目的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2. 《历史名园石质假山无损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2025 年启动编制,旨在规范历史名园石质假山的保护与监测技术,包括无损检测方法、结构稳定性评估及预防性维护措施,强化对文化遗产的精细化保护。


四、实施要点与趋势


  1. 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

    • 生物多样性保护:多地规范要求在设计中保留现状植被、营造野生动物栖息地,例如上海口袋公园标准要求保留场地内≥50% 的原有乔木,并设置昆虫旅馆、鸟类食源植物等。
    • 低碳设计:推广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系统、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减少碳排放。例如重庆海绵城市标准要求绿地雨水径流控制率≥85%,并优先采用生态型设施。
    • 乡土树种应用:广东、重庆等地明确要求城市绿化中乡土树种使用率≥80%,并禁止大规模更换既有标志性树种,避免 “大树进城” 等急功近利行为。

  2. 全龄友好与功能复合

    • 适老化与适幼化:上海、重庆等地规范要求公园设置无障碍通道、适老化健身设施、儿童游戏区等,例如上海口袋公园需配置防滑地坪、安全围栏及家长休息区。
    • 多功能融合:鼓励公园与社区服务、体育设施、文化展示等功能结合,例如广州规划到 2025 年建设 30 条特色花景大道,融合休闲、科普、商业等业态。

  3. 智慧化与精细化管理

    • 数字化监测:北京、上海等地提出建立绿地生态监测平台,通过物联网、遥感等技术实时监控植物健康、水质等指标,提升管理效率。
    • 精细化养护:广东省强调绿化养护标准化,修订《城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年度考评工作细则》,明确不同等级绿地的养护频率、质量要求。


五、地方实践与案例


  1. 广州市公园城市建设
    2025 年目标建成 1500 处公园,绿道达 4000 公里,重点推进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利用桥下空间、建筑退线等 “金角银边” 激活闲置地块,并通过森林步道、碧道等串联公园网络,提升连通性。

  2. 北京市花园城市建设
    2025 年计划新建公园绿地 200 公顷,改造全龄友好型公园 10 处,试点建设 “金角银边” 微花园及公共空间垂直绿化,推动绿化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

  3. 重庆市海绵城市实践
    结合山地地形特点,推广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设施,例如在悦来新城试点项目中,通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技术实现年径流控制率≥85%,并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项目。


六、注意事项


  1. 规范时效性:部分标准(如上海口袋公园标准、重庆病虫防治标准)于 2025 年 5 月实施,需关注实施日期及过渡期安排。
  2. 地方差异:广东、重庆等地结合地域气候、生态特点制定了补充规定,例如广东省强调岭南园林特色,重庆市注重山地海绵城市技术。
  3. 动态更新:住建部及地方主管部门可能通过官网、行业会议等渠道发布规范解读或修订计划,建议定期关注官方信息。

七、获取途径


  1. 官方网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www.mohurd.gov.cn)、地方住建 / 园林部门网站(如广东省住建厅、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供标准全文及解读。
  2. 出版物:国家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发行,地方标准可通过地方标准化研究院或指定渠道购买。
  3. 行业平台:中国风景园林学会(www.chsla.org.cn)发布团体标准及技术指南,会员可在线查阅。

综上,2025 年风景园林设计规范呈现出 “生态化、人性化、智慧化” 的发展趋势,从业者需结合项目地域特点,综合运用国家标准、地方规范及行业技术指南,确保设计符合政策导向与公众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规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