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关于秋天落叶的诗

关于 2025 年秋天落叶的诗歌,目前公开的新作较少,但结合已有的文学动态和经典意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探索:
一、2025 年新诗作的发现与解读
- 王斌《随风而来》组诗中的落叶意象
2025 年 4 月,旅日诗人王斌在《海外头条》发表组诗《随风而来》,其中《落叶》一诗以哲学视角解构季节轮回:
“落叶的归宿,秋天 / 开始进入新的轮回
从春到秋,在中秋佳节月圆人圆
面对满目凄凉的残秋
下辈子不再着急投胎”
这首诗通过落叶与残秋的对话,探讨生命的短暂与永恒,将落叶的飘零视为自然法则的必然,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另一首《谁愿收藏红枫叶》则以现代都市为背景,描绘了红叶在钢筋森林中的孤独:
“谁愿收藏红枫叶
这年头,越来越稀罕了
她在等一场雪的到来
那时,纯洁的世界
才是她的选择”
诗中 “红枫叶” 象征被忽视的自然之美,与城市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
- 鲁秀琴《秋诗一组》中的落叶书写
2024 年 11 月,鲁秀琴在《丹江文学社》发表《秋游赭山观落叶有感》,虽创作于 2024 年,但对 2025 年的诗歌创作有延续性:
“残枝满地成诗韵,落叶枯黄作画描”
诗句以白描手法展现落叶的衰败之美,将其视为自然书写的笔触,为 2025 年的同类主题提供了创作范本。
二、经典意象的现代重构
- 李白《秋风清》的当代回响
李白的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秋风词》)在当代诗人笔下衍生出多元解读。2025 年上海市民诗歌节赛诗会中,诗人关胜在《具体美的花》中写道:
“当气温还没有抵达峰值时
花园里的人们留恋于三色堇,蜜蜂也是
而香樟树正在落叶,新叶香气弥漫”
诗中香樟树的落叶与三色堇的盛开形成对比,暗示生命的新陈代谢,延续了李白对自然时序的敏锐观察。
- 杜甫《登高》的生态书写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在 2025 年的生态诗歌中被赋予新内涵。黄骅市诗词学会 2024 年会员作品《落叶赞》写道:
“归根落叶厚匆忙,化作高肥育栋梁
盛旺中华安世界,青山绿水大林场”
诗句将落叶的生态价值与家国情怀结合,体现了传统意象的现代转化。
三、地域文化中的落叶诗学
- 江南水乡的诗意表达
2025 年《人民文学》第 2 期王晖的《细水长流》虽未直接描写落叶,但其对江南秋色的刻画为落叶主题提供了地域参照:
“他乡的湖边站一站
孪生的姐妹就诞生于水面
我们一起制造了中年的离愁”
诗中湖水、离愁与落叶的飘零感形成隐喻关联,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细腻特质。
- 北方原野的雄浑意象
王斌在《寒露》中描绘北方落叶的苍凉:
“深秋的田野,写满苍凉
虫儿在寒露下,发出绝望的哀鸣
引得百花,开始凋零”
诗中 “落叶” 与 “寒露”“虫鸣” 共同构建了北方秋日的萧瑟图景,与江南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
四、创作趋势与建议
- 关注 2025 年文学期刊动态
- 《诗刊》《人民文学》《山花》等刊物常推出季节主题专栏,可重点关注 2025 年 9-11 月的秋季特刊。
- 地方作协如黄骅市诗词学会、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等,可能在秋季举办落叶主题创作活动。
- 参与诗歌征集与比赛
- 河南师范大学 “告别秋天,提笔舞秋” 诗歌征集(2023 年)、唐山师范学院 “秋韵如画,落叶成诗” 活动(2024 年)等校园赛事,2025 年可能延续,可通过高校官网获取信息。
- 经典与现代的融合路径
- 借鉴古代诗词的意境营造,如柳永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的时空感。
- 结合现代生态意识,如王斌《落叶》中 “化作春泥更护林” 的生命循环观。
五、推荐阅读清单
作品名称 | 作者 | 发表平台 / 时间 | 核心意象 |
---|---|---|---|
《随风而来》组诗 | 王斌 | 《海外头条》2025.4 | 落叶、轮回、红枫叶 |
《细水长流》 | 王晖 | 《人民文学》2025.2 | 湖水、离愁、香樟树 |
《寒露》 | 王斌 | 《海外头条》2025.4 | 寒露、虫鸣、百花凋零 |
《具体美的花》 | 关胜 | 上海市民诗歌节 2025 | 三色堇、香樟树、落叶 |
《落叶赞》 | 黄骅市诗友 | 2024 年会员作品 | 落叶、生态、家国情怀 |
如需获取 2025 年秋季最新作品,建议关注中国作家网、《诗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或参与 “秋天的落叶” 主题诗歌征集活动。

上一篇:2025年秋季君子兰的养护
上一篇:2025年茉莉花什么时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