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棉花栽培管理技术

以下是针对 2025 年棉花栽培管理技术的综合指导,结合当前农业技术发展及南方棉区(以广东东莞为例)的气候特点制定,供参考:
一、品种选择:适配气候与抗逆性优先
- 品种特性
选择适合亚热带气候的中早熟、抗逆性强品种(如抗棉铃虫、耐黄萎病、耐高温高湿品种,如 “中棉所 96”“湘杂棉 7 号” 等),兼顾高产、优质(纤维长度≥29mm,衣分 40% 以上)。 -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 2-3 天,用 3% 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苗期病害),或采用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拌种,提高出苗率和抗病性。
二、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 播种时间
南方棉区露地直播适宜在 4 月中下旬(日均温稳定≥15℃,广东东莞约 4 月 20 日 - 5 月 5 日),若遇低温阴雨,可推迟 3-5 天或采用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提前 5-7 天播种)。 - 播种方式
机械或人工点播,行距 80-100cm,株距 30-40cm,密度 2500-3000 株 / 亩(杂交棉宜稀,常规种稍密),播深 2-3cm,确保深浅一致。 - 苗期管理
- 查苗补苗:出苗后 7 天内完成,缺苗处及时补种或移栽。
- 间苗定苗:2 片真叶时间苗,3-4 片真叶时定苗,去弱留壮。
- 中耕除草:苗期浅耕 2-3 次(深度 5-8cm),破除板结,结合除草剂(如精喹禾灵)防除禾本科杂草。
三、田间管理:分阶段精准调控
1. 蕾期(现蕾至开花,约 5 月下旬 - 6 月中旬)
- 控旺防徒长:当棉株主茎日增长量超过 2cm 时,叶面喷施缩节胺(DPC)1-2g / 亩,兑水 30kg,抑制节间伸长,促进根系发育。
- 整枝打杈:及时去除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油条子),保留主茎叶片,减少养分消耗。
- 水肥管理:基肥不足或苗弱地块,亩施尿素 5-8kg + 复合肥 10kg,结合中耕开沟浅施;蕾期需水占全生育期 25%,保持土壤湿度 60%-65%,雨季及时排水防涝。
2. 花铃期(开花至吐絮,约 6 月下旬 - 8 月)
- 重施花铃肥:见花(第一朵花开放)后 5-7 天,亩施尿素 15-20kg + 氯化钾 10-15kg,配合腐熟饼肥 50kg,开沟深施(距根部 15cm 以上);7 月下旬 - 8 月上旬,叶面喷施 0.2% 磷酸二氢钾 + 1% 尿素(每隔 7-10 天一次,连喷 2-3 次),防早衰。
- 水分管理:花铃期需水占 50%,土壤湿度保持 70%-75%,高温干旱时(连续 7 天无雨)及时沟灌(傍晚进行,忌漫灌),遇暴雨及时排水,防止烂根和蕾铃脱落。
- 打顶整枝:7 月 15-20 日(棉株 12-14 个果枝时)打顶心(摘除 1cm 顶芽),7 天后打边心(摘除无效花蕾),改善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
- 化学调控:打顶后 3-5 天,亩用缩节胺 3-4g 兑水 40kg 喷施,控制上部果枝长度,防止贪青晚熟。
3. 吐絮期(8 月下旬 - 11 月)
- 促早熟防烂铃:8 月底 - 9 月初,对贪青棉田喷施 40% 乙烯利 50-100ml / 亩(兑水 50kg),促进棉铃开裂;及时摘除基部老叶、空枝,改善田间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烂铃。
- 叶面补肥:喷施 0.3% 磷酸二氢钾 + 0.1% 硼砂,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铃重。
四、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为主
生育期 | 主要病虫害 | 防治措施 |
---|---|---|
苗期 | 立枯病、炭疽病、蚜虫 | - 农业防治:轮作(与水稻、玉米等轮作 2 年以上),清除田间杂草。 -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 500 倍液灌根;蚜虫用 10% 吡虫啉 2000 倍液喷雾。 |
蕾铃期 | 棉铃虫、红蜘蛛、枯黄萎病 | - 生物防治:棉铃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2 万头 / 亩,隔 5 天 1 次,共 3 次),或喷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 药剂防治:棉铃虫 3 龄前用氯虫苯甲酰胺(20% 悬浮剂 3000 倍液);红蜘蛛用阿维菌素(1.8% 乳油 1500 倍液);枯黄萎病发病初期用 50% 甲基硫菌灵 800 倍液灌根,病株拔除后穴施生石灰消毒。 |
吐絮期 | 棉蚜、烟粉虱、烂铃 | - 物理防治:田间悬挂黄板(30-40 块 / 亩)诱杀成虫。 - 药剂防治:烟粉虱用螺虫乙酯(22.4% 悬浮剂 4000 倍液);烂铃用 25% 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液喷施铃部。 |
五、现代技术应用
- 精准水肥管理:安装土壤墒情监测仪和滴灌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如土壤含水量<60% 时灌溉),配合水溶性肥料(N-P-K=20-10-20)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利用率 30% 以上。
- 无人机植保:利用无人机喷施农药(亩用量减少 20%-30%),重点针对中后期病虫害(如棉铃虫、红蜘蛛),作业时间选择无风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避免高温和露水影响效果。
- 长势监测:通过手机 APP 或田间摄像头实时观察棉株生长(如株高、叶色),结合 AI 算法判断是否需要调控(如缩节胺用量调整)。
六、抗灾减灾措施
- 高温干旱(7-8 月):中午叶面喷水降温(配合 0.2% 硫酸锌溶液),滴灌系统增加灌溉频次(隔 2-3 天一次,傍晚进行)。
- 台风 / 暴雨(6-9 月):提前培土固根(根部培土 10-15cm),倒伏棉株及时扶正并浅培土,雨后及时排水、中耕散墒,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0.01% 水剂 3000 倍液)恢复生长。
- 连阴雨(5-6 月、9 月):加强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施钾肥(亩施氯化钾 5kg)增强抗逆性,雨后及时防治烂铃和枯黄萎病。
七、适时采收
- 采摘标准:棉铃开裂 7-10 天、棉絮完全吐白时采摘,避免 “笑口棉” 遇雨返潮。
- 注意事项:分品种、分批次采摘,杜绝 “三丝”(化纤、毛发、塑料等杂质),确保籽棉质量;短期无法晾晒时,摊开厚度≤15cm,每天翻动 2-3 次,防止发热变质。
总结
2025 年棉花栽培需紧扣 “品种抗逆化、管理精准化、防控绿色化、技术现代化” 原则,结合当地气候动态调整措施,尤其注意南方棉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旺长控制和病害防治,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目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开的时间最长的花
上一篇:2025年发财树能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