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观察种子结构实验

以下是关于 “观察种子结构” 实验的详细步骤和说明,适用于 2025 年中学生物教学或科学探究活动,结合经典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名称
观察种子的结构(双子叶植物 vs 单子叶植物)
实验目的
- 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胚乳)。
- 比较双子叶植物(如蚕豆)和单子叶植物(如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 理解各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
- 双子叶种子:蚕豆(提前浸泡 24 小时,软化种皮)、花生等。
- 单子叶种子:玉米籽粒(浸泡 24 小时)、小麦等。
- 工具:镊子、解剖刀(或刀片)、放大镜、培养皿、碘液(或稀释碘酒)、滴管、清水、解剖针。
实验步骤
一、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以蚕豆为例)
- 外部形态观察
- 取浸泡后的蚕豆种子,观察表面的种皮(保护作用),找到种脐(种子与果实连接的部位)和种孔(微小孔隙,萌发时吸水和胚根穿出)。
- 解剖种子
- 用镊子轻轻剥去种皮,分开两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的典型特征,储存营养物质)。
- 观察内部结构:
- 胚根:钝圆状,位于子叶基部,将来发育成根。
- 胚芽:尖端有幼叶,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 胚轴:连接胚根和胚芽的短轴,萌发时伸长。
- 子叶:两片,肥厚,储存淀粉、蛋白质等营养(可切片后滴加碘液,观察是否变蓝)。
- 绘图记录
- 绘制蚕豆种子结构示意图,标注各部分名称。
二、观察单子叶植物种子(以玉米为例)
- 外部形态观察
- 玉米籽粒实为 “颖果”(果皮与种皮紧密结合),观察表面的果皮和种皮,区分顶端的胚乳(占大部分,储存营养)和基部的胚(较小,白色区域)。
- 纵切籽粒
- 用刀片沿玉米籽粒的中线纵向切开(注意安全,刀刃向外),将切面朝上放入培养皿。
- 滴加 1-2 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胚乳部分变蓝(含大量淀粉),胚部分不变蓝。
- 观察内部结构
- 胚乳:占大部分,遇碘变蓝,储存营养供胚发育。
- 胚:位于籽粒基部,包括:
- 子叶:1 片(单子叶植物特征),薄而小,作用是吸收胚乳营养并转运给胚。
- 胚根:被胚根鞘包裹,将来发育成根。
- 胚芽:被胚芽鞘包裹,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 胚轴:连接胚根和胚芽,萌发时伸长。
- 绘图记录
- 绘制玉米种子纵切面示意图,标注胚乳和胚的各部分结构。
三、比较与总结
结构 | 双子叶植物(蚕豆) | 单子叶植物(玉米) |
---|---|---|
子叶数量 | 2 片,肥厚(储存营养) | 1 片,薄(转运营养) |
胚乳 | 无(营养储存在子叶中) | 有(占种子大部分,储存淀粉) |
种皮 / 果皮 | 独立,易剥离 | 与果皮愈合,不易剥离 |
胚的位置 | 位于中央,子叶包裹胚 | 位于籽粒基部,胚乳包围胚 |
实验原理
- 种子的结构适应功能:
- 种皮保护胚和胚乳;胚是新植株的幼体,包括根、茎、叶的原始结构;胚乳 / 子叶储存营养供萌发。
- 单双子叶区分标志:
- 子叶数量、胚乳有无、营养储存部位是主要区别,与植物分类和演化相关。
注意事项
- 安全操作:使用刀片时小心划伤,建议由教师提前切割玉米籽粒。
- 材料处理:种子需充分浸泡(24-48 小时),否则种皮坚硬不易剥离,胚结构难以观察。
- 观察工具: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可更清晰观察胚根、胚芽的细节。
- 碘液使用:滴加后及时观察,避免染色过深影响结构识别。
拓展思考
- 为什么双子叶植物种子一般无胚乳,而单子叶植物有?(提示: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转移的差异)
- 若种子的胚受损(如胚根或胚芽断裂),是否还能萌发?为什么?
通过此实验,学生可直观理解种子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为后续 “种子萌发条件”“植物分类” 等知识奠定基础。实验设计可结合数字化工具(如手机显微镜拍摄结构照片),或对比不同植物种子(如花生、小麦),加深对多样性的认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金银花树苗哪里买
上一篇:2025年花艺师的培训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