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乌鲁木齐市种苗场

乌鲁木齐市种苗场作为新疆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撑单位,2025 年在技术研发、生产供应、生态修复等领域持续发挥关键作用。以下从机构定位、核心业务、科研进展、项目实施及未来方向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机构定位与基础设施
乌鲁木齐市种苗场成立于 1960 年,隶属乌鲁木齐市林业和草原局,是自治区保障性苗圃,占地 3434 亩,累计为全疆及内地城市提供乔木 1000 余万株、灌木 8000 余万墩。2025 年,其作为乌鲁木齐市绿化苗木主要供应基地,承担乡土树种保护繁育、新品种引进筛选及城市生态建设任务,拥有 35 个品种、42 万余株苗木储备,可满足春季绿化多样化需求。
二、2025 年核心业务动态
- 苗木供应与城市绿化
- 2025 年 4 月,种苗场为水磨沟区会展片区文化公园义务植树活动提供 2000 余株红叶海棠,并通过科学养护确保成活率。
- 作为 “三北” 工程种苗保供单位,其苗木储备与新疆 2025 年造林 120 万亩计划形成联动,重点支持防风固沙、退化林修复等项目。
- 科研与技术创新
- 月季引种驯化:2025 年 4 月启动 “月季引种驯化快繁技术与示范推广项目”,涉及 30 个品种、3 万株月季的培育,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大低维护耐寒月季测试基地。
- 产学研合作:与新疆农业大学共建 “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并参与 “草光互补” 生态修复项目,探索光伏板间灌草种植技术。
- 标准化建设:制定《牡丹芍药种植生产规程》地方标准,推动观赏花卉产业化,已成功举办两届花展。
- 生产管理升级
- 实施 “腾地换树” 计划,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夏橡、皂角、雄株白蜡等 18 种乡土树种,年调整种植量 3 万株,提升苗圃地利用率。
- 推广容器苗、智能化温室等技术,采用 “网格化管理” 模式,提高苗木质量与管护效率。
三、政策与生态项目支撑
- 政策导向
- 新疆 2025 年强化种苗材料保障,重新认定 39 处自治区林业保障性苗圃,乌鲁木齐市种苗场作为核心单位,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乡土树种保供繁育基地建设。
- 乌鲁木齐市 “十四五” 农业农村规划强调 “近郊精品、优质供给、生态涵养” 三大板块,种苗场在北部优质供给板块中承担高效种植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任务。
- 生态修复项目
- 参与米东区北部沙漠 “草光互补” 试验,在光伏基地种植 15 种乡土灌草,采用微地形处理与浅耕条播技术,为荒漠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配合 “三北” 工程,推动耐旱、抗风沙树种的规模化繁育,助力新疆国土绿化与防沙治沙。
四、社会经济效益与挑战
- 社会效益
- 通过鲜切花销售、花展活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2025 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牡丹芍药种植规模至 100 亩,推动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
- 为本地提供就业岗位,2025 年劳务外包项目涉及苗木栽植、养护等环节,促进周边居民增收。
- 挑战与应对
- 气候适应性:针对乌鲁木齐干旱、温差大的气候,种苗场通过筛选耐旱品种(如地被菊、五星杨)及应用保水剂技术提升苗木抗逆性。
- 市场竞争:与新疆众鑫家园苗木合作社等企业形成互补,前者侧重政府项目与科研,后者聚焦市场化苗木批发,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五、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深化:继续推进月季、牡丹等特色花卉的品种选育,探索无土栽培、智能灌溉等技术应用,降低管护成本。
- 生态修复拓展:参与 “光伏 + 治沙”“草光互补” 等新模式,将苗木培育与新能源项目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 标准化与品牌化:依托地方标准制定与产学研合作,打造 “全疆示范引领标杆苗圃”,提升市场竞争力。
如需获取最新动态,可关注乌鲁木齐市林业和草原局官网或直接联系种苗场(地址:新市区百园路 722 号,电话:0991-3792444)。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冬天开的白色的花
上一篇:2025年北方苗木求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