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土字旁花名有什么

在中文花卉名称中,带有 “土” 字旁的花名相对较少,但仍有一些传统品种和特定文化中的名称值得关注。结合植物学资料和 2025 年的最新信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土字旁花名及其特点:
一、明确含 “土” 字旁的花名
- 坛花兰(学名:Acanthephippium sylhetense)
- 特点:兰科多年生草本,假鳞茎粗壮,花朵白色或稻草黄色,内面有紫褐色斑点,花期 4-7 月。
- 分布:中国台湾、云南南部及东南亚地区,生于密林下阴湿处。
- 文化意义:2023 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兰花展中,坛花兰作为珍稀濒危野生兰被重点展出,体现其生态保护价值。
- 土丁桂(学名:Evolvulus alsinoides)
- 特点:旋花科草本植物,别名毛辣花、银花草,花冠淡蓝色或白色,花期全年。
- 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及热带地区,常生于山坡草地。
- 用途:全草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湿之效,民间常用于治疗痢疾、肾炎等。
- 土麦冬(学名:Ophiopogon japonicus)
- 特点:天门冬科沿阶草属植物,叶丛生如韭菜,夏季开淡紫色小花,浆果蓝黑色。
- 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及日本、美国等,喜阴湿环境,耐寒耐旱。
- 应用:常用于园林绿化作地被植物,块根可入药,滋阴生津、润肺止咳。
- 地瓜花(大丽花的俗称)
- 特点:菊科球根花卉,花型多样,色彩丰富,花期长,原产墨西哥。
- 别名来源:因地下块根形似红薯(地瓜)而得名,实为观赏植物。
- 文化地位:墨西哥国花,中国多地用于花坛、花境,2025 年山东济宁赏花地图中未明确提及新品种,但作为传统花卉持续流行。
二、含 “土” 字但非偏旁的花名
- 地肤(学名:Kochia scoparia)
- 特点:藜科一年生草本,秋季叶色变红,花小无观赏性,常作观叶植物。
- 用途:嫩茎叶可食用,种子入药,具清热利湿之效,干燥植株可作扫帚。
- 土人参(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
- 特点:马齿苋科草本,夏季开粉红色小花,肉质根形似人参。
- 分布:中国南方及热带地区,常生于阴湿处,可作野菜或盆栽观赏。
- 土田七(学名: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 特点:姜科多年生草本,花白色带紫色斑点,块根可入药,活血消肿。
- 分布:云南、广西等地,生于林下阴湿处,常被误认为 “三七”。
三、2025 年相关动态与补充
- 地方特色植物:
- 山东济宁金乡县特产 “鸡黍红花斑山药”,其块茎具红色斑纹,但花不显著,未被作为观赏花卉。
- 2025 年济宁赏花地图中,重点推荐玉兰、海棠、牡丹等传统花卉,未提及新的土字旁花名。
- 文化与五行关联:
- 部分花卉因花色(如黄色)或生长习性被归为五行属土,如萱草、米兰、含笑等,但名称中不含 “土” 字旁。
- 此类分类更多基于传统哲学,与字形结构无直接关联。
四、注意事项
- 名称辨析:
- “地瓜花” 实为大丽花的俗称,需与旋花科红薯(Ipomoea batatas)区分,后者花朵形似牵牛花,但非观赏植物。
- “土丁桂” 的 “丁” 为独立字,非 “土” 字旁,但其名称整体含 “土” 字,可视为广义土字旁花名。
- 保护现状:
- 坛花兰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 Ⅱ,属易危物种,需避免非法采集。
- 野生土丁桂、土麦冬等资源丰富,可人工栽培,但需注意生态平衡。
五、总结
2025 年常见的土字旁花名以传统品种为主,如坛花兰、土丁桂、土麦冬等,其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显著。尽管新命名的花卉中未出现突破性的土字旁名称,但通过园林应用和地方特色植物的推广,这些花卉仍在持续发挥观赏和实用价值。若需进一步了解特定品种的栽培技术或药用信息,可参考专业植物志或地方农业资料。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给男生送花可以吗
上一篇:2025年小叶女贞地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