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胡颓子是什么植物
胡颓子(学名:Elaeagnus pungens)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常绿灌木,2025 年其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与历史记录一致,未发生显著变化。以下从分类、形态、分布、生态、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
一、植物分类与演化

胡颓子科(Elaeagnaceae)在 2023 年的分类研究中被认定为 3 属约 110 种,其中胡颓子属(Elaeagnus)包含约 100 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是该属的模式种之一,其学名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彼得・通贝里(Carl Peter Thunberg)于 18 世纪命名,属名 “Elaeagnus” 源于希腊语 “ελαιον”(油)和 “αγνος”(贞女),可能因其果实含油或花朵纯洁而得名。
二、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 3-4 米,具刺,幼枝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黑色有光泽。
- 叶:革质椭圆形,长 5-10 厘米,叶面成熟后具光泽,叶背密被银白色鳞片,侧脉 7-9 对,与中脉成 50-60 度角。
- 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1-3 朵簇生于叶腋,萼筒圆筒形,裂片三角形,花期 9-12 月。
- 果实: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果核内具白色丝状棉毛,果期次年 4-6 月。
- 生态适应性
- 生境:生于海拔 1000 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或路旁,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及日本均有分布。
- 气候:喜温暖湿润,耐寒冷(-8℃)、半荫、贫瘠和干旱,但不耐高温。
- 土壤:适应中性、酸性及石灰质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为宜。
- 固氮能力:根系具根瘤菌,可改良土壤,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污染物抗性强。
三、主要变种与近缘物种
- 栽培变种
- 金边胡颓子(var. aurea):叶缘深黄色,常用于园林造景。
- 玉边胡颓子(var. variegata):叶缘黄白色,观赏价值高。
- 金心胡颓子(var. frederici):叶中部黄色,适合盆栽。
- 近缘物种对比
- 大叶胡颓子(E. macrophylla):无刺,叶卵形,果实长椭圆形。
- 长叶胡颓子(E. bockii):具粗硬长刺,叶窄椭圆形,花序伞形。
- 蔓胡颓子(E. glabra):藤状无刺,叶卵形,果实长圆形。
四、应用价值与研究进展
- 园林观赏
- 枝叶繁茂,叶背银白闪光,花朵芳香,可列植、丛植或作绿篱、盆景。
- 2025 年市场上常见栽培品种如金边埃比胡颓子,价格约 5-50 元 / 棵,用于道路绿化和庭院造景。
- 药用价值
- 传统应用:果实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根活血止血;叶止咳平喘,《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均有记载。
- 现代研究:
- 周美等(2023)发现叶片总黄酮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抑制 TNF-α 分泌。
- 李广胜等(2023)证实乙酸乙酯组和正丁醇组具有平喘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过敏递质释放有关。
- 2025 年研究指出,胡颓子对糖尿病患者有辅助降血糖作用,果实可生食或制成果酒。
- 食用与工业原料
- 果实含维生素 C、有机酸等,可酿酒、熬糖;花提取芳香油;茎皮纤维用于造纸。
- 生态修复
- 胡颓子科植物如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翅果油树(E. mollis)被用于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
- 2025 年陕西省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0 年)将胡颓子科植物纳入生态修复项目,强化其在退化湿地恢复中的作用。
五、保护现状与挑战
- 濒危物种
- 胡颓子属的太鲁阁胡颓子(E. tarokoensis)和翅果油树(E. mollis)被列为 IUCN 易危(VU)物种,翅果油树还被中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 2024 年秦岭国家植物园成功将翅果油树种苗回归自然,以扩大种群数量。
- 保护措施
- 人工扩繁研究针对翅果油树、胡颓子等物种,通过平茬、截干等技术促进复壮。
- 2025 年天门市将胡颓子列为本地重要经济植物,推动其在药用和观赏领域的可持续利用。
六、文化与历史
胡颓子在中国古籍中早有记载,唐代《本草拾遗》称其为 “卢都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药用价值。其别名 “羊奶子”“三月枣” 等反映了果实的食用特性,而 “胡颓子” 之名可能源于古代对西域植物的统称。
总结
2025 年,胡颓子作为胡颓子科的代表性植物,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生态功能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园林、医药、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同时部分近缘物种的保护工作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推进,胡颓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将进一步被挖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流苏15公分价格
上一篇:2025年玫瑰花花瓣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