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蛇舌草又叫什么草

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在 2025 年仍沿用其传统别名体系,同时在不同领域和地区存在多样化的称呼。以下从通用别名、地区别称、文献与临床名称、同名异物现象四个维度展开说明,并结合最新研究与应用场景提供参考:
一、通用别名:权威文献与药典的核心称谓
- 白花蛇舌草(最主流名称)
该名称源于《潮州志》,在《中国植物志》中被确立为正式中文名。因其白色小花与蛇舌状叶片的形态特征得名,是中医典籍、现代药典(如《中国药典》)及学术论文中最常用的标准名称。2025 年发布的《小荷医典》等权威医学平台仍以 “白花蛇舌草” 作为条目名称。
- 蛇舌癀
闽南地区及《闽南民间草药》等古籍常用此名,强调其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在 2025 年的中药市场交易中,部分商家仍使用 “蛇舌癀” 指代优质饮片。
- 千打捶、羊须草
前者反映其全草质地坚韧、需反复捶打入药的特性;后者描述植株纤细如羊须的形态。这两个别名在广东、广西等产区的传统草药市场中仍被广泛使用。
二、地区性别称:地域文化与方言的体现
- 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福建泉州)
泉州地方文献《泉州本草》记载,当地人观察到蛇舌草果实如珠、花节密集,故赋予此名。2025 年泉州地区的草药郎中仍习惯使用这一称呼。
- 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西中药志》记载此名,强调其植株低矮、白花繁茂的特征。在 2025 年的广西中药材市场,“矮脚白花蛇利草” 常作为野生品种的区分标识。
- 蛇总管、鹤舌草(福建)
福建民间认为蛇舌草对蛇虫咬伤有奇效,故称 “蛇总管”;“鹤舌草” 则源于叶片细长如鹤喙的形态联想。2025 年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论文中仍使用这些别名。
三、文献与临床的多样化称谓
- 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古籍别名)
古代医家观察到蛇舌草叶对生、花呈十字形,故命名为 “二叶葎”“白花十字草”。这些名称在现代研究中较少使用,但在《中药大辞典》等工具书中仍有收录。
- 尖刀草、甲猛草(地方草药手册)
云南、贵州等地的草药手册中,因叶片形如尖刀、质地坚硬,故称 “尖刀草”;“甲猛草” 则源于傣语发音,反映其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 定经草(国际通用名)
英文文献中常使用 “Chinese Snake Tongue Herb” 或 “Diffuse Hedyotis”,而国际植物数据库(如 GBIF)则采用拉丁学名Scleromitrion diffusum。
四、同名异物现象:需注意的混淆品种
-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部分地区(如湖南、江西)将半边莲误称为 “蛇舌草”,因其叶片形态相似且均用于蛇伤治疗。2025 年《康美中药网》提醒消费者注意区分,避免误用。
- 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石竹科植物蚤缀的全草曾被冒充蛇舌草销售,其叶片较宽、花朵较小,与正品蛇舌草存在明显差异。
五、2025 年的新动态与应用场景
- 现代研究中的名称规范
2025 年发表的《基于代谢组学的蛇舌草质量控制研究》等论文中,统一使用 “白花蛇舌草” 作为标准名称,强调学名Hedyotis diffusa的重要性。
- 市场与产品命名
在 2025 年的中药材市场(如亳州市场),家种品多标注 “白花蛇舌草”,野生品则常使用 “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 等名称区分品质。
- 跨境应用与国际交流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蛇舌草的拉丁学名Hedyotis diffusa在国际学术会议及出口产品中被广泛使用,而中文别名则通过拼音标注(如 “Baihua Sheshecao”)。
总结
2025 年蛇舌草的名称体系呈现 “核心稳定、地方多样” 的特点:
- 核心名称:白花蛇舌草(标准学名)、蛇舌癀、千打捶、羊须草。
- 地区特色:目目生珠草(福建)、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蛇总管(福建)。
- 注意事项:需警惕半边莲、蚤缀等混伪品,优先使用学名或权威平台认证的名称。
若需进一步验证,可参考 2025 年更新的《中国药典》或登录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数据库查询最新命名规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华康贝健小儿推拿
上一篇:2025年红叶小檗苗木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