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厦门城市绿化植物
厦门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25 年的城市绿化植物体系延续了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特色,同时融入海绵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理念。以下从核心树种、生态修复、立体绿化、特色景观四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市树市花主导的核心绿化体系

凤凰木(市树)和三角梅(市花)仍是城市绿化的 “双核心”。凤凰木在全市主干道(如镇海路、金尚路)及公园(如忠仑公园、海沧大屏山公园)种植超 7 万株,5 月花期形成 “火树银花” 的标志性景观。三角梅则通过品种创新实现全年开花,厦门园林植物园已收集 425 个品种,2025 年计划新增 2000 种植物保育,其中三角梅新品种 “相思红” 等将在花境大赛、阳台绿化比赛中推广。
特色应用场景:
- 天桥与花带:湖滨南路、禾祥西路等路段的天桥种植三角梅,结合吊篮、花箱形成 “空中花廊”,2025 年计划新增立体绿化 27 处。
- 社区公园:思明区口袋公园(如曾厝垵村口公园)以三角梅为基调,搭配榕树、芒果树,形成 “小而精” 的绿化节点。
二、生态修复导向的植物选择
- 红树林湿地:
海沧湾、翔安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新增红树林种植,品种包括秋茄、木榄、无瓣海桑等耐盐碱树种,总面积达 25.4 万平方米,成为厦门最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生态价值:红树林可固碳、净化海水,2025 年计划在集美月美公园等区域实施修复,优先使用本地树种。
- 山体林相改造:
狐尾山、仙岳山等区域推进针叶林(马尾松)转阔叶林改造,种植木荷、火力楠、香樟等乡土树种,形成多层次混交林。2025 年计划完成森林抚育 5000 亩,提升生物防火林带 50 公里。
- 盐沼植物应用:
集美杏前路、海沧湾等地发现野生南方碱蓬,其秋冬季呈现红色景观,兼具生态修复功能,2025 年将在滨海湿地推广种植,用于海岸线固土和鸟类栖息地建设。
三、立体绿化与适地适树实践
- 垂直绿化:
桥梁、挡土墙等区域种植炮仗花、使君子等藤本植物,2025 年计划完成 BRT 桥沿线、健康步道等立体绿化提升,形成 “绿墙花海”。
- 屋顶绿化:
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园林绿化条例》,鼓励公共建筑采用佛甲草、垂盆草等多肉植物进行屋顶绿化,部分项目可折算绿地率。
- 道路绿化升级:
- 观花乔木:湖滨西路、莲前西路种植黄花风铃木(3-4 月花期),湖滨南路保留蓝花楹(4-5 月),形成 “四季有花” 的道路景观。
- 抗风树种:环岛东路等沿海路段选用印度橡胶榕、黄槿等抗台风植物,2025 年计划改造翔安大桥进岛路段绿地,优化植物密度和土壤肥力。
四、特色植物景观与市民参与
- 公园植物专类园:
- 植物园:多肉植物区收集 3200 余种植物,雨林世界展示绞杀榕、板根现象等热带生态特征;闽台植物专类园引种 500 种两岸特色植物。
- 郊野公园:大屏山公园樱花谷种植福建山樱花、广州樱,2025 年新增 “屏山樱花图” 雾森景观;忠仑公园打造三角梅主题园,结合花境大赛推广新品种。
- 市民绿化活动:
- 市树市花主题活动:2025 年举办第二届市树市花摄影展、阳台绿化比赛,推广家庭种植三角梅、凤凰木盆栽。
- 义务植树:坂头林场、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设立植树基地,市民可认养香樟、菩提树等树种,折算义务植树任务。
五、未来趋势与技术创新
- 智慧养护:通过物联网监测植物生长,对易涝区域(如筼筜湖周边)的水蒲桃、水翁等耐水湿植物进行精准灌溉。
- 碳汇林建设:翔安新城、马銮湾片区种植黄花梨、沉香等珍贵树种,兼顾生态与经济价值。
- 植物科研:厦门园林植物园自主培育 16 个三角梅、山樱花新品种,2025 年计划发表 7 个植物新分类群,推动本土植物资源保护。
厦门 2025 年的绿化植物体系,既传承了 “凤凰木 + 三角梅” 的经典组合,又通过红树林、盐沼植物等创新应用,构建起兼具生态韧性与景观美感的城市绿地网络,为市民打造 “开窗见绿、出门入园” 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康乃馨花束母亲节
上一篇:2025年表哥结婚送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