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百部种苗基地
广西在 2025 年的百部种苗基地建设呈现规模化、区域化和产业化发展态势,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政策支持力度大的桂南、桂中及桂西地区。以下是基于最新政策、产业动态及市场趋势的综合分析:
一、核心分布区域与基地规模

- 桂南地区(钦州、玉林、防城港)
灵山县、贵港等地已形成多个专业种苗基地,如灵山县伯劳镇绿林木苗场、张记宝专业天冬百部种植户等,常年供应红花、白花、紫花对叶百部品种。防城区大菉镇 2023 年启动的 130 万元投资项目,计划 2025 年扩种至 500-600 亩林下百部,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东兴市江平镇那漏村通过 “合作社 + 企业 + 基地 + 农户” 模式,已建成 65 亩百部种植基地,2024 年采收成熟百部 6 万公斤,预计 2025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50 万元。
- 桂中地区(柳州、南宁)
柳州金百种植基地拥有 30 余亩育苗基地,长期供应优质种苗,并计划通过人工繁育种子扩大产能。南宁市在 2024 年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百部 510 亩,预计 2025 年采收,并探索 “定制药园” 模式,与医疗机构和药企合作建立原料供应基地。
- 桂西地区(百色、河池)
忻城县国家储备林项目于 2025 年启动,规划林下种植百部 100 公顷,并配套建设林区道路、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预计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河池东兰县将中草药产业园纳入 “五大产业园” 规划,重点发展百部等品种,推动 “红色药乡” 品牌建设。
二、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顶层设计推动产区集中
根据《广西 “十四五” 中药材种植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桂南、桂中被列为百部重点产区,通过 “五大产区” 布局引导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2025 年农业农村厅工作要点明确继续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示范基地建设,并安排衔接资金 153.91 亿元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县产业发展。
- 定制药园与订单农业
广西大力推广 “定制药园” 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和药企通过订单采购与种植基地合作。2025 年新建的 21 家 “定制药园” 中,部分已涉及百部种植,如南宁市创濠生态园林的 510 亩基地。此类模式可稳定种苗需求,降低种植户市场风险。
- 技术推广与绿色防控
广西国有钦廉林场等单位探索罗汉松林下套种百部技术,通过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如贝莱斯芽孢杆菌灌根)提升产量和质量,实现亩产 1.5 吨、产值约 500 万元 / 亩的经济效益。2025 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将支持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推动百部种植技术下沉。
三、市场动态与价格趋势
- 行情低迷但长期需求稳定
2025 年 4 月百部统条价格约 32 元 / 公斤,同比下跌 5.2%,家种货因产量增加导致市场供应充足。尽管短期价格承压,但百部作为止咳、杀虫的常用中药材,年需求量稳定在 4000 吨左右,且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家种替代趋势明显。
- 企业扩种与风险应对
部分企业如防城区唐光亮夫妇仍计划扩种,通过林下种植降低成本,并探索产品深加工以提升附加值。同时,行业呼吁加强种苗质量管控和市场信息共享,避免盲目扩种导致产能过剩。
四、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林下经济与立体种植
广西多地推广 “林药结合” 模式,如南宁市林下种植百部 510 亩,结合罗汉果、天冬等品种实现立体开发,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此类模式符合生态优先政策,可获林业补贴支持。
- 产学研合作与品种改良
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等机构参与百部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研发,推动高产抗病品种推广。例如,桂林桂昌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良种繁育,提供 “高产优质” 百部苗,助力农户增收。
五、挑战与建议
- 主要挑战
- 价格波动风险:家种产量过剩导致价格下跌,部分种植户收益下降。
- 技术门槛:百部生长周期长(2-4 年),管理不善易致减产,需加强技术培训。
- 市场竞争:越南、老挝等国野生百部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 发展建议
- 政策精准扶持:针对百部种植户提供专项补贴,鼓励 “定制药园” 订单生产。
- 产业链延伸:推动饮片加工、提取物生产,开发百部衍生产品(如驱虫剂、保健品)。
- 区域品牌建设:整合 “桂百部” 地理标志,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
六、2025 年展望
预计 2025 年广西百部种苗基地面积将突破 5000 亩,重点产区通过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随着政策支持深化和技术应用推广,百部产业有望从 “量增” 转向 “质升”,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建议关注防城区、南宁市等新兴种植区的动态,以及 “定制药园” 项目对种苗需求的拉动效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玫瑰的花语有哪些
上一篇:2025年关于彼岸花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