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2025年植物拉丁名的组成

时间:2025-04-28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5评论:0

植物拉丁名的组成遵循国际通用的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 18 世纪创立,至今仍是植物命名的核心规则。以下是 2025 年植物拉丁名的标准组成结构,基于《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ICN,最新版本为 2021 年修订的 “深圳法规”):

一、基本结构:双名法(种名)


一个完整的植物种名由 2 个拉丁词 组成,必要时附加命名人信息:

1. 属名(Genus name)


  • 首字母大写,为名词或名词化的形容词,斜体(或下划线)。
  • 例:Rosa(蔷薇属)、Pinus(松属)。

2. 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


  • 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与属名在语法上保持一致,斜体(或下划线)。
  • 例:Rosa chinensis(月季,种加词 “chinensis” 意为 “中国的”)。

3. 命名人(Author)(可选,但学术文献中常用)


  • 用正体(非斜体),通常缩写(如 “L.” 代表林奈,“DC.” 代表德堪多)。
  • 例:Pinus massoniana Lamb.(马尾松,命名人为 Lambart)。

二、种下分类单元(亚种、变种、变型)


若涉及种以下的分类(如亚种、变种、变型),采用 三名法(Trinomial Nomenclature),在种名后添加第三部分:

1. 亚种(Subspecies, 缩写 subsp. 或 ssp.)


  • 结构:属名 + 种加词 + subsp. + 亚种加词 + 命名人
  • 例:Rosa chinensis subsp. spontanea (Rehder & E.H.Wilson) T.T.Yu & T.C.Ku

2. 变种(Variety, 缩写 var.)


  • 结构:属名 + 种加词 + var. + 变种加词 + 命名人
  • 例:Pinus massoniana var. densiflora W.C.Cheng

3. 变型(Form, 缩写 f.)


  • 结构:属名 + 种加词 + f. + 变型加词 + 命名人
  • 例:Viola tricolor f. alba (Hoffmanns.) DC.

三、栽培品种(Cultivar)


栽培品种的命名独立于自然分类,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格式为:

  • 属名 + 种加词(斜体) + ‘栽培品种加词’(正体,首字母大写,用单引号括起,不加斜体)
  • 例:Rosa ‘Double Delight’(杂交茶香月季‘双重喜悦’)。

四、规则总结


分类等级格式示例斜体要求命名人位置
种(Species)属名 种加词 命名人属名、种加词斜体末尾(可选)
亚种(Subsp.)属名 种加词 subsp. 亚种加词 命名人属名、种加词、亚种加词斜体末尾
变种(Var.)属名 种加词 var. 变种加词 命名人同上末尾
栽培品种属名 种加词 ‘栽培品种加词’属名、种加词斜体,栽培名正体无(或附加于后)

五、注意事项


  1. 斜体与正体:学名(属名、种加词、种下加词)需斜体(手写时下划线),命名人、分类等级缩写(如 subsp.、var.)、栽培品种名用正体。

  2. 缩写规范:命名人缩写需统一(如 “L.” 不可写成 “Lin.”),多个命名人用 “&” 连接(如 “Smith & Jones”)。

  3. 优先律:拉丁名以最早合法发表的名称为准,后续修订可能导致异名(Synonym)出现。


以上规则自林奈时代确立后持续优化,2025 年仍以 ICN 和 ICNCP 为权威依据,确保全球植物命名的科学性和统一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