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梧桐树丰子恺原文
丰子恺的散文《梧桐树》创作于 1935 年,最初发表于《宇宙风》杂志,后收录于其散文集《缘缘堂随笔》。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梧桐树四季更迭的形态变化,借自然之景抒发对生命与艺术的哲思。以下是原文的完整内容:
《梧桐树》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 “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 “梧桐分绿上窗纱” 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 —— 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创作背景与主题解析
- 写作时间与发表:
本文写于 1935 年 11 月 28 日,发表于《宇宙风》第 1 卷第 7 期(1935 年 12 月 16 日)。丰子恺在文中通过对梧桐树四季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对 “无常” 的感悟。这种对生命循环的思考,与他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世界观密切相关。
- 艺术手法与象征意义:
- 拟人化描写:将梧桐树的生长过程比作人生阶段 —— 新叶初萌如少年天真,绿荫如盖如壮年繁茂,落叶凋零如暮年孤寂。
- 对比与隐喻:通过邻家主人与 “我” 对梧桐树的不同态度,揭示 “占有” 与 “欣赏” 的本质区别。梧桐树的落叶象征着世事无常,而人类往往因 “形式上的拥有” 而忽略了生命的本质。
- 语言风格:丰子恺以平易的口语化文字,将哲理融入日常观察,如 “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 一句,简洁而深刻地升华了主题。
- 文化语境与时代价值:
文章创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丰子恺在乱世中保持对自然与艺术的敏感,通过《梧桐树》传递出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思考。这种 “以小见大” 的写作方式,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人 “格物致知” 的精神,又赋予了现代性的人文关怀。
2025 年相关信息说明
关于用户提到的 “2025 年”,目前没有公开资料显示丰子恺的《梧桐树》在该年份有新版本或重大修订。丰子恺的作品自 20 世纪中叶起已陆续结集出版,其经典散文如《缘缘堂随笔》等版本稳定。若用户关注的是 2025 年的文化活动或学术研究,现有搜索结果中并未提及相关动态。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关注权威文学期刊或出版社的公告。
延伸阅读
- 《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梧桐树》《杨柳》《渐》等经典散文,展现其 “诗意栖居” 的人生哲学。
- 学术研究:如江锡铨《人生如树:读丰子恺的散文〈梧桐树〉》(2007 年),从文学与哲学角度解析文本的象征意义。
- 丰子恺漫画:其漫画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与散文形成互补,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可结合阅读以深化理解。
如需获取《梧桐树》的权威版本,推荐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年版《丰子恺散文》或作家出版社 2018 年版《缘缘堂随笔》。
上一篇:2025年大连的附近鲜花店
上一篇:2025年宽叶吊兰怎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