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玉兰花的古代雅称
玉兰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拥有丰富的雅称,这些名称既承载着植物学特征,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以下是其古代雅称的详细梳理与解析:
一、核心雅称体系

- 木兰
这是玉兰花在明代以前的统称。唐代《酉阳杂俎》记载:“木兰,树高数丈,叶似菌桂,花如莲华。” 当时木兰科植物尚未细分,紫玉兰、白玉兰等均被泛称为 “木兰”。如王维《辛夷坞》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诗中 “辛夷” 即指紫玉兰,而 “芙蓉花” 则是对玉兰花形的比喻。
- 玉兰
明代《群芳谱》首次明确将白玉兰命名为 “玉兰”:“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 此名凸显其花瓣莹洁如玉、香气若兰的特质。王世懋《学圃余疏》进一步区分:“玉兰早于辛夷,故宋人名以迎春。” 从此 “玉兰” 成为独立称谓。
- 望春花
因玉兰花期早于群芳,常于农历二月绽放,故得名 “望春”。北京地区尤为盛行此称,大觉寺、潭柘寺的古玉兰被视为 “报春使者”。《大明一统志》载:“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松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 即描述其迎春之姿。
- 玉堂春
此名源于五代后蜀宫廷,取 “玉堂富贵” 之意,与牡丹、海棠、桂花并称 “玉堂富贵” 四君子。清代《清稗类钞》记载:“玉堂春,玉兰也。花时如玉树琼林,故有此称。” 顺德清晖园的 200 年树龄玉堂春,据传为乾隆所赐,至今仍被视为吉祥象征。
二、文学意象别称
- 木笔花
花苞形似毛笔头,宋代《埤雅》载:“辛夷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尖长如笔,取象曰木笔。” 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中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即以 “木笔” 喻其含苞待放之态。
- 女郎花
唐代李涉《木兰花》诗云:“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 将紫玉兰比作身着紫衣的仙子;白居易则以 “女郎花” 形容其柔美,如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 素娥 / 羽衣仙女
明代文徵明《玉兰》诗:“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以 “素娥”(嫦娥)比喻白玉兰的高洁;查慎行《雪中玉兰花盛开》则称其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凸显其冰清玉洁之姿。
三、地域与文化符号
- 应春花
江南地区多称 “应春花”,强调其与节气的呼应。《花镜》载:“应春花,即玉兰花,立春后即开,故名。” 苏州园林中常以玉兰配竹,寓意 “玉堂春竹”。
- 辛夷
此名原指紫玉兰的干燥花蕾(药用名),但古代文献中常与白玉兰混淆。《神农本草经》将辛夷列为上品,称其 “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而《本草纲目》则明确区分:“辛夷花未开者名木笔,已开者名玉兰。”。
- 玉堂富贵
园林文化中,玉兰与海棠、牡丹、桂花搭配,取谐音 “玉堂富贵”。颐和园乐寿堂前的古玉兰,据传为乾隆从杭州移植,慈禧太后曾赞其 “为先祖传下的福泽”。
四、古籍文献溯源
- 《群芳谱》:明代王象晋著,首次系统记载 “玉兰” 名称及特征,称其 “花时如玉圃琼林,最称绝胜”。
- 《本草纲目》:李时珍将玉兰归入 “木部”,指出其花蕾(辛夷)的药用价值,并称 “辛夷花未开者名木笔,已开者名玉兰”。
- 《花镜》:清代陈淏子著,详细描述玉兰的栽培技术,称其 “花甚香甜,为春中第一香花”。
五、现代文化延续
玉兰花的古代雅称至今仍在使用,如上海市将其定名为 “白玉兰” 作为市花,北京颐和园 “玉香海”、潭柘寺 “二乔玉兰” 等古木成为文化地标。诗词中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睦石《玉兰》)等名句,亦持续赋予其高洁、吉祥的象征意义。
综上,玉兰花的古代雅称体系既体现了植物学特征,也融入了文学审美与民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重要符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2025年山楂树生长在哪里
上一篇:2025年彼岸花有几个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