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梧桐大道为谁种的
南京梧桐大道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并不是单纯为某一个人而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和相关历史渊源:
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 :1928 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时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刘纪文主持修建了一条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的迎榇大道,在沿途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等地栽种了 2 万棵悬铃木,成就了如今中山路等街道绿荫蔽日、连绵不断的梧桐盛景。宋庆龄也亲自选定孙中山生前喜爱的法桐作为行道树,并自掏腰包购得数千株,加上上海法租界工部局赠送的 1500 株,从孙中山灵柩上岸点中山码头沿着中山大道和陵园路栽种。

源于法国传教士引种 :1872 年,法国传教士郎怀仁从上海租界带来一株法桐,种在南京最早的新式小学石鼓路小学,这是南京种植的第一株法桐,可视为南京梧桐种植历史的开端,为后来梧桐大道的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
与城市规划相关 :1927 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聘请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等担任顾问,1929 年制定出了南京建设的《首都计划》。墨菲参照法国巴黎和美国华盛顿的规划理念,把南京作为一国行政中心区别于商业中心来建设,突出它的绿色园林景观效果,于是在中山东等主干道上采用三块板模式种上 6 排树,其中就包括大量梧桐。
与城市绿化运动有关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刘伯承发动军民进行大面积栽种,使南京市内的梧桐数量达到约 10 万株,进一步扩大了梧桐的种植规模,让梧桐成为南京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适合养在卫生间的花草
上一篇:构树青果子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