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皂角和小皂角的区别
大皂角和小皂角在来源、形态、功效、用法用量及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区别,具体如下:
来源区别
大皂角 :来源于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成熟干燥果实,通常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成。
小皂角 :也叫猪牙皂,是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因受外伤等影响而结出的畸形小荚果,同样在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后晒干 。
形态特征
大皂角 :形似弯刀,呈长扁条形,稍弯曲,长 10-25 厘米,宽 2-3.5 厘米,厚 0.8-1.5 厘米。表面紫棕色或黑棕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显光泽,种子所在处稍隆起,背缝线突起呈棱脊状,内藏数粒圆形种子,黄棕色,平滑坚硬 。
小皂角 :呈圆柱形,略扁而弯曲,长 5-11 厘米,宽 0.7-1.5 厘米。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也有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的裂纹。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残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中间疏松,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 。
功效差异
大皂角 :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浊痹阻、痰湿阻窍所致的痰咳喘满、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等症状,还能外用治疗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
小皂角 :主要功效为祛痰开窍、散结消肿,常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等病症,外治痈肿效果较好 。
用法用量
大皂角 :一般煎汤内服,常用量为 1.5-5 克;也可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
小皂角 :多入丸、散剂,内服常用量为 1-1.5 克。外用也是适量,研末吹鼻或调敷。
适用人群不同
大皂角 :适用于体质较强壮,痰涎壅盛,出现实证、热证的患者,如中风昏迷、痰厥等属实证者。但孕妇、咯血、吐血者及身体虚弱者禁用。
小皂角 :对于一些痰浊阻滞,病情相对较轻,或体质相对较弱,但又需要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的患者较为适用。不过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同样禁用 。
上一篇:红参虫草花煲汤的作用
上一篇:关于花有关的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