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虫夏草金蝉花
金蝉花常被称为 “南方的冬虫夏草”,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基本信息

名称由来 :金蝉花,又名蝉花,也称为 “大虫草”,是蝉幼虫经麦角菌科真菌侵袭后从虫体长出子实体而形成的蝉和 “花”(子实体)的复合体。因外形兼具 “动物” 和 “植物” 的形态,且虫体色泽金黄,从蝉幼虫头部呈单个或 2-3 个长出子实体,形似花朵,故而得名。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地。衢州、台州、宁波自古就是蝉花的产区 。
形态结构
菌核 :即金蝉花的蝉幼虫感染虫草菌后的虫体,由三层结构构成,最外层为乳白色的 “菌被”,中间层为蝉幼虫的外壳 “蝉蜕”,最内层为 “菌丝体”。菌核形状长肾形,微弯曲,长约 2.5-3.5cm,直径 1-1.4cm,形似蝉的幼虫。
孢梗束 :也称子实体、子座,由寄主的前端生出,新鲜时白色,高 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直径 0.1-0.2cm。
蝉花孢子粉 :是金蝉花的 “种子”,具有繁殖功能,其分生的孢子形状为长方卵形,两端稍尖,大小为 (6-9)μm×(2-2.5)μm,常含有 2 个油球,为蝉花孢子粉油,透明无色。蝉花孢子粉聚集了金蝉花的活性成分精华,具有抗肿瘤作用。
历史记载
最早以 “蝉花” 之名记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炙论》,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隋唐甄权的《药性论》记载:“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冠状,谓之蝉花,最佳。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瘈,夜啼心悸” 。
宋朝苏颂《图经本草》中有 “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 。
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者良,花出土上” 。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 。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作用 :具有祛风清热,镇惊明目,透疹退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病初起,外感风热,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小儿夜啼,目赤等。还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抗疲劳,抗肿瘤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用治肿瘤,慢性肾病,肾衰等疾病。
临床应用 :在治疗痘疹引起的全身发痒时,可与地骨皮同用;治疗翳膜遮住眼睛,可与菊花、白蒺藜、草决明等中药同用;治疗小儿突发的抽搐、昏迷,夜间啼哭、咬牙,咳嗽、咽喉红肿等疾病时,可与白僵蚕、甘草、延胡索、千里红等中药同用。
食用方法
金蝉花老鸭汤 :材料为金蝉花 5-8 只,老鸭半只,姜 4-5 片。做法是金蝉花洗净沥干水,老鸭洗净切块飞水,将老鸭、金蝉花、姜片一起放入砂锅内,文火炖 3 小时,食用时加盐调味即可。功效为滋阴清热,补肾益精。
明目鱼蕤仁肉蝉花猪骨汤 :材料包括蕤仁肉 20 克,金蝉花 5-8 只,明目鱼 50 克,猪骨 250 克,枸杞子 10 克。将所有材料洗净沥干水,猪骨洗净切块飞水,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煲约 2 小时,食用时加盐调味即可,可养肝明目。
金蝉花泡水 :取蝉花约 2-3 个,用冷水泡软,去除外衣及虫体上的硬壳,保留虫体及菌丝体并洗净,注入清水适量,隔水蒸(或煮)约 40 分钟,蒸(或煮)出的汤汁即可食用,可反复蒸(或煮)多次 。
注意事项
金蝉花基源较多,形态多样,为免混淆,应到医院或正规药店购买。
野生鲜金蝉花,因生长环境潮湿及菌属特性易腐烂霉变,切勿自行采摘食用。
感冒发烧,脑出血,风湿类疾病等患者不宜服用金蝉花。
上一篇:送表姐送什么花比较好
上一篇:蓝色玫瑰花语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