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攀枝花苏铁是什么植物

时间:2025-02-01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27评论:0

攀枝花苏铁(学名: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 S. Y. Yang)是苏铁科苏铁属的一种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与大熊猫、恐龙化石并称为 “巴蜀三宝” 。 植物 攀枝花苏铁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攀枝花苏铁是什么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形态 :植株高度一般在 1-2.5 米之间,茎干通常单一,粗壮且呈圆柱形,直径可达 45 厘米,表面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 。

叶片特征 :叶螺旋状排列,簇生于茎干的顶部,形成一个大型的羽状复叶。叶片长度在 70-120 厘米之间,叶柄上部两侧有平展的短刺。羽片数量较多,通常有 70-105 对,呈线形,直或微曲,厚革质,长 12-23 厘米,宽 6-7 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偏斜,边缘平或微反卷,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无毛 。

生殖器官 :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茎顶,常偏斜,呈纺锤状圆柱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通常微弯曲,梗弯曲,长 4-6 厘米,密被锈褐色绒毛。小孢子叶楔形,长 3-6 厘米,先端宽三角形,中央有突起的尖刺,上面无毛,黄色或淡黄褐色,有光泽,下面具多数 2-5 个(通常 3-4 个)聚生的小孢子囊,最上部密被淡黄褐色绒毛。雌球花呈球形或半球形,直径 40-50 厘米,大孢子叶上部宽菱状卵形,密被黄褐色绒毛,篦齿状分裂 。

生长习性

气候偏好 :分布区地处金沙江中段,地势陡峭,河谷深切,受干热河谷气候效应的影响,冬季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温约 20℃,最低温 - 1- -2℃,极端最高温达 40.7℃;年降水量约 760 毫米,干湿季明显,6-10 月为湿润季,11-5 月为旱季;年平均相对湿度 61%,2-5 月则低于 50%;无霜期 294 天 。

土壤要求 :一般生长在石灰岩、砂页岩母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碳酸岩红褐土和山地黄褐土上,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偶有碱性)反应 。

群落特征 :攀枝花苏铁成丛生长,群落中乔木植物稀疏低矮,外貌呈稀树灌丛,其组成种类因海拔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常见的种类有锥连栎、毛叶橄仁、野漆、东桑子、金沙羊蹄甲、毛叶柿、雅致雾水葛、毛秃银叶线铁莲、小菅草、小叶荩草、旱茅、芸香草、龙须草、扭黄茅等 。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西南部(渡口、宁南、德昌、盐源)和云南北部(元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海拔下限为 1100 米,海拔上限为 2000 米 。

保护现状

濒危原因

自身繁殖困难 :攀枝花苏铁为雌雄异株,雌株和雄株生长有一定距离,并且雄花盛开略早于雌花,导致其在自然界中结种率很低 。

人为因素干扰 :受火灾、放牧、樵采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自攀枝花苏铁报道后,挖掘植株极为频繁 。

保护措施

建立保护区 :1983 年,渡口市(现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为市级自然保护区。1996 年,该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1358.3 公顷,区内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 38.5 万余株 。

加强科研监测 :相关部门对攀枝花苏铁进行了大量的科研监测工作,了解其生长习性、繁殖规律等,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科普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攀枝花苏铁的保护意义和价值,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