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皂角子与皂角刺的区别

时间:2025-02-02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58评论:0

皂角子与皂角刺主要有以下区别:

来源与形态

皂角子与皂角刺的区别

皂角子 :是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成熟种子。呈椭圆形,表面棕褐色,有光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微甜 。 中药 皂角子

皂角刺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外观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有分枝,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无臭,味淡 。

性味归经

皂角子 :味辛、甘,性温,归胃、大肠经,有的医家认为其也归肺经。

皂角刺 :味辛,性温,归肝、胃经 。

功效主治

皂角子 :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润肠通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喘、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喉痹痰阻、顽痹瘙痒、大肠虚秘、疝气疼痛、痈肿疥癣等病症 。

皂角刺 :主要功效为消肿托毒、排脓、杀虫。常用于治疗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等,还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抗凝血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的作用 。

临床应用

皂角子 :例如治疗大肠虚秘,可与枳壳、厚朴等配伍;治疗咳嗽痰喘,可与杏仁、苏子等药物同用 。

皂角刺 :若痈疽初起,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配伍;若脓肿形成且正气虚弱不能溃破,则与穿山甲、黄芪、当归等配用。

用法用量

皂角子 :内服一般煎汤,常用量为 3-10 克;也可制成丸剂、散剂服用。外用适量,研磨成粉末调敷于患处。

皂角刺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 3-10 克,也可入丸、散。外用适量,可用醋煎汁涂抹患处,也可将皂角刺研末后撒在患处,或调制后敷于患处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