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什么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其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课程

数学与物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为后续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提供了基础;大学物理帮助学生理解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其光学、热学知识对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光照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等,对于理解植物生理生化过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学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深入学习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遗传变异机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及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
园林植物类 :园林树木学详细介绍了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繁殖栽培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园林树木种类,了解它们的生长需求和特点,为合理选择和配置园林树木提供依据。园林花卉学主要研究园林花卉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态习性、繁殖栽培技术以及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和设计原则等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园林花卉知识,学会根据不同的园林场景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花卉种类进行搭配和布置,创造出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效果。
观赏园艺类 :花卉栽培学重点讲授各类花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花卉的繁殖方法(如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分株繁殖等)、花卉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的要求及调控措施、花卉的施肥技术(包括肥料的种类、施肥时间、施肥量等)、花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如病虫害的识别、预防措施、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等)以及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通过光照处理、温度处理、药剂处理等方法来提前或推迟花卉的开花时间)等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花卉栽培的核心技术,具备从事花卉生产、栽培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的能力。观赏植物育种学主要介绍观赏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包括观赏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以及观赏植物品种选育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育种目标的制定、原始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杂种后代的培育和选择、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环节),还涉及观赏植物品种的审定、登记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观赏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工作的能力。
设计与规划类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进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能力。课程内容涵盖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包括场地分析(对园林用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用地性质等社会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设计目标和定位(根据场地条件、用户需求和相关规范要求,确定园林绿地的功能、性质和风格定位)、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根据设计目标和定位,将园林绿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流线组织)、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根据园林绿地的功能和风格要求,设计各类园林建筑(如亭、台、楼、阁、榭、舫、廊、桥等)和园林小品(如花坛、花境、树池、坐凳、栏杆、雕塑、景墙、喷泉等),并确定其位置、形式、尺寸和材料等)、植物配置设计(根据园林绿地的功能、风格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的配置设计,包括植物的种类选择、群落结构设计、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方面)以及图纸绘制和表达(将设计成果通过各类图纸(如现状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交通流线图、竖向设计图、植物配置图、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图等)和文字说明进行准确、清晰的表达,以便于施工和管理)等方面。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具备独立完成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方案的能力。园林工程课程主要介绍园林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管理要点,涵盖园林土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挖方、填方等施工过程,以及土方量的计算、调配和平衡等方面的知识)、园林给排水工程(包括园林给水系统的水源选择、水质要求、给水方式和管网布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园林排水系统的排水方式、排水管网的布置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园林水景工程(包括各类园林水景(如喷泉、瀑布、溪流、跌水、水池等)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技巧,以及水景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安装等方面的知识)、园林园路工程(包括园路的分类、功能、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园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如路基处理、基层施工、面层施工等)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园林假山工程(包括假山的分类、功能、材料选择和设计方法,以及假山工程的施工技术(如基础施工、假山堆叠、勾缝处理等)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园林植物栽植工程(包括园林植物的起苗、运输、假植、定植等栽植过程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以及园林植物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措施(如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包括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和方法,以及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技术和管理方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理等工作的能力。
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通过对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进行实验测定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土壤肥料学实验主要包括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如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的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如土壤酸碱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养分含量等的测定)、肥料成分分析(如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中养分含量的测定)以及肥料效应试验设计与实施等内容。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土壤肥料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土壤和肥料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为今后从事土壤改良、肥料合理施用和农业资源管理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 :教学实习通常安排在课程学习期间,通过组织学生到园林植物生产基地、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实际场所进行参观、考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和应用相结合,加深对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园林植物生产实习中,学生可以参与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等生产环节的实践操作,学习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繁殖方法、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要点;在园林规划设计实习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实际的园林场地进行规划设计,从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设计目标与定位的确定、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规划、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植物配置的设计到设计图纸的绘制与表达等整个设计过程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和水平。生产实习一般在学生完成大部分课程学习后,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或生产基地进行为期较长时间的实际生产和工作实习。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等实际情况,熟悉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园林景观工程公司实习,参与园林景观项目的招投标、设计方案的深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了解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掌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学生也可以在园林植物科研机构实习,参与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了解园林植物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进行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实践基础和数据支持。同时,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定位,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和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的实际项目或课题进行毕业实习,如参与一个城市公园的更新改造规划设计项目,通过对公园现状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公众需求的调研与分析、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借鉴,提出公园更新改造的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绘制规划设计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等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表达和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配置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这样的毕业实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够为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有力的数据支持。
课程设计 :园林植物配置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园林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方案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光照、通风等自然条件,以及园林的功能定位、风格特色、空间布局等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种类,并运用植物配置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包括植物的种类选择、群落结构设计、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方面。通过园林植物配置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提高学生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景观营造和生态修复的能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通常要求学生针对一个具体的园林项目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如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校园绿化、风景名胜区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完成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设计任务。首先,学生需要进行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包括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用地性质等社会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场地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其次,学生需要根据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结果,结合项目的功能定位、用户需求和相关规范要求,确定设计目标和定位,明确园林的功能、性质和风格特色。然后,学生需要进行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设计,根据设计目标和定位,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休闲娱乐区、文化展示区、运动健身区、生态保护区等,并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流线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接着,学生需要进行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根据园林的功能和风格要求,设计各类园林建筑和小品,如亭、台、楼、阁、榭、舫、廊、桥、花坛、花境、树池、坐凳、栏杆、雕塑、景墙、喷泉等,并确定其位置、形式、尺寸和材料等,使其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协调,起到美化环境、丰富景观和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作用。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根据园林的功能、风格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的配置设计,包括植物的种类选择、群落结构设计、色彩搭配、季相变化等方面,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园林植物景观。最后,学生需要将设计成果通过各类图纸(如现状图、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交通流线图、竖向设计图、植物配置图、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图等)和文字说明进行准确、清晰的表达,编制成完整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文本,以便于施工和管理。通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澳洲杉盆栽的室内养殖方法
上一篇:成年女人过生日送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