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是植物生长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以下是其详细过程:
种子的形成

受精作用
植物开花后,花药中的花粉粒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传粉。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生长,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结合,这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现象。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胚的发育
受精卵经过短暂的休眠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首先分裂成两个细胞,靠近珠孔的一个叫基细胞,远离珠孔的一个叫顶细胞。
基细胞经过几次分裂,形成一列细胞,构成胚柄。胚柄的主要作用是将胚体推向胚囊内部,以利胚在发育过程中吸收周围的营养物质。
顶细胞则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球状胚体。球状胚体继续发育,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具有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的胚。
胚乳的发育
受精极核不经过休眠,就开始进行有丝分裂,形成许多胚乳细胞,这些细胞中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从而构成了胚乳。
在双子叶植物中,胚乳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会逐渐被胚吸收,转移到子叶中储存,所以成熟的双子叶植物种子一般没有胚乳,如大豆、花生等;而在单子叶植物中,胚乳通常会保留下来,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如玉米、小麦等。
种皮的形成
胚和胚乳发育的同时,珠被发育成种皮,包在胚和胚乳的外面,起保护作用。
种子的萌发
吸胀
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吸收水分。种子吸胀是物理过程,亲水性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等与水分子结合,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吸胀能力的强弱与种子内的化学成分有关,一般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吸胀能力比淀粉含量高的种子强。
萌动
种子吸胀后,细胞开始活跃起来,代谢增强。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种子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开始水解,转化为可以被胚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胚细胞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当胚根突破种皮时,标志着种子开始萌动,这一时期也称为露白。
发芽
胚根继续生长,形成主根,随后胚轴也开始伸长,将胚芽推出土壤表面。胚芽出土后,在光照下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逐渐发育成茎和叶,此时种子已发育成幼苗,完成了发芽过程。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水分、氧气、光照等,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顺利形成和萌发,从而保证植物的繁衍和生长。
上一篇:看病人一般买什么鲜花
上一篇:不见光好养的室内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