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番茄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介绍: 种植前准备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季节、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例如,春季露地种植可选择中早熟、抗病性强的品种如金棚 1 号;冬季温室种植可选择耐低温、弱光的品种如粉皇后。 土壤准备: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好、pH 值在 6-7.5 之间的地块。种植前要进行深耕晒垡,一般深耕 25-30 厘米,以改善土壤结构,杀灭病菌和虫卵。结合深耕,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5000-6000 公斤、过磷酸钙 50-100 公斤、硫酸钾 30-40 公斤作为基肥。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 1-2 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然后将种子放入 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水温 15-20 分钟,待水温降至 30℃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 6-8 小时,使种子吸足水分。浸种后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种子,放在 25-30℃的环境下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 1-2 次,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与育苗 播种时间:春季露地种植一般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播种育苗,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定植;秋季种植一般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播种育苗,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定植。 播种方法:可采用撒播或点播的方式。撒播时要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然后覆盖一层 0.5-1 厘米厚的营养土;点播时按株行距 3-5 厘米 ×3-5 厘米进行播种,每穴播 1-2 粒种子,播后覆盖营养土。 苗期管理:播种后要保持苗床温度在 25-30℃,以促进种子出苗。当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降低温度,白天保持在 20-25℃,夜间保持在 10-15℃,防止幼苗徒长。同时,要保持苗床湿润,但不能积水,根据苗情适当追肥,可喷施 0.1%-0.2%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当幼苗长到 2-3 片真叶时,要进行分苗,将幼苗移栽到营养钵或分苗床上,株行距为 8-10 厘米 ×8-10 厘米。 定植 定植时间:当幼苗长到 5-6 片真叶,苗高 15-20 厘米,茎粗 0.5 厘米左右时即可定植。 定植密度:一般早熟品种每亩定植 3500-4000 株,中晚熟品种每亩定植 3000-3500 株。 定植方法:定植前要先在定植田块按行距开沟,沟深 15-20 厘米,然后将幼苗带土坨放入沟内,浇足定植水,待水渗下后覆土封沟。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在定植后 5-7 天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为 3-5 厘米,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以后每隔 7-10 天进行一次中耕,中耕深度逐渐加深至 10-15 厘米。 施肥管理:番茄生长迅速,结果期长,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追肥。一般在定植后 10-15 天,每亩追施尿素 10-15 公斤,促进植株生长;在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每亩追施复合肥 15-20 公斤,以促进果实膨大;在盛果期,每隔 7-10 天追施一次复合肥,每次每亩施 10-15 公斤,同时可结合叶面喷施 0.2%-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提高果实品质。 水分管理:番茄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一般在定植后要浇足定根水,缓苗后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在结果期,要增加浇水量,以满足果实生长的需要,但在果实成熟前要适当控制浇水,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 植株调整:包括整枝、打杈、摘心、疏花疏果等。常见的整枝方式有单干整枝和双干整枝,单干整枝只保留主干,及时摘除所有侧枝,双干整枝则在保留主干的同时,保留第一花序下的一个侧枝,让其与主干并行生长。打杈一般在侧枝长到 5-8 厘米时进行,要选在晴天上午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当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要进行摘心,以控制植株生长,促进果实成熟。同时,要及时疏除畸形花、畸形果、病花病果等,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番茄常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等。防治病害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等。在病害发生初期,要及时用药防治,可选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3 次。 虫害防治:番茄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等。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用黑光灯诱杀棉铃虫和烟青虫。化学防治可选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500-2000 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上一篇:水线草和蛇舌草的区别
上一篇:七里香植物可以水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