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地龙,即蚯蚓,其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养殖场地选择与建设

场地选择:应选择在阴暗、潮湿、安静且水源方便的地方,如室外的树林下、蔬菜地等,室内可利用地下室、闲置房屋等。
养殖容器:若进行小规模养殖,可使用木箱、塑料箱、花盆等容器。大规模养殖则需建设养殖床,养殖床一般宽 1-1.2 米,长度根据场地而定,床高 0.3-0.5 米。
养殖基料准备
基料种类:基料是地龙生活和栖息的场所,也是其食物来源。可选用发酵后的牛粪、猪粪、鸡粪等畜禽粪便,也可使用腐烂的树叶、杂草、农作物秸秆等。
基料处理:先将畜禽粪便等基料进行堆肥发酵处理,以杀灭其中的病菌、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并使基料变得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翻堆,一般每隔 5-7 天翻堆一次,待基料颜色变为黑褐色、无臭味时,表明发酵基本完成。
地龙种蚓选择
品种选择:目前常见的养殖品种有赤子爱胜蚓、威廉环毛蚓、参环毛蚓等。赤子爱胜蚓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合人工养殖。
蚓种挑选:要选择体型健壮、活泼、色泽鲜艳、大小均匀的蚯蚓作为种蚓。一般要求种蚓个体重量在 0.3 克以上,每条长度在 5 厘米左右。
养殖密度与投喂
养殖密度:养殖密度应根据养殖环境、蚯蚓品种和养殖目的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一般来说,在养殖床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蚓 1000-1500 条左右。随着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要及时进行分箱或分床养殖,以避免密度过大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投喂方法:将饲料均匀地撒在养殖基料表面,厚度约为 2-3 厘米。投喂频率一般为每隔 3-5 天投喂一次,具体投喂量要根据蚯蚓的摄食情况进行调整。以每次投喂后在 2-3 天内吃完为宜,避免饲料过剩导致基料变质。
日常管理
温度控制:地龙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15-25℃。在夏季高温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如搭建遮阳棚、增加通风、向养殖场地喷水等;在冬季低温时,要进行保温,可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
湿度调节:地龙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养殖基料的湿度应保持在 60%-70%。可通过定期喷水来调节湿度,但要避免积水,以免造成蚯蚓缺氧死亡。
光照管理:地龙具有负趋光性,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因此,养殖场地要避免阳光直射,可采用遮光网等进行遮光处理。
防逃与防敌害:地龙可能会因环境不适等原因逃跑,要在养殖容器或养殖床周围设置防逃设施,如在容器周围涂抹凡士林等。同时,要防止老鼠、蚂蚁、蟾蜍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场地捕食蚯蚓。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地龙的生长周期一般为 2-3 个月,当蚯蚓体重达到一定标准时即可采收。一般来说,赤子爱胜蚓体重达到 0.5 克以上时就可以采收。
采收方法:可采用光照驱赶法,将养殖基料放在阳光下,蚯蚓会因怕光而钻入基料下层,然后将上层基料刮去,即可采收下层的蚯蚓。也可采用水驱法,向养殖床中缓慢注水,使蚯蚓浮出水面,然后进行收集。
加工方法:采收后的蚯蚓可直接鲜用,也可进行加工。常见的加工方法有晒干、烘干、冷冻干燥等。将蚯蚓洗净后,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晒干或在烘箱中烘干,即可制成地龙干。冷冻干燥的地龙质量较好,但成本较高。
上一篇:河南南阳适合养殖什么
上一篇:蓝色妖姬19朵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