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林海音爸爸的花落了

时间:2025-02-11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14评论:0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出自《城南旧事》里的最后一章。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故事内容
小说以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展开。英子从小学毕业,如爸爸的期望一样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取毕业证书,但此时爸爸已重病住院无法参加。英子拿到毕业证书回到家中,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她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故事发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北平,当时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清政府统治结束不久,北平政权更迭,内忧外患,新思潮与旧制度、陋习并存,底层人民生活艰难。
  • 个人背景:林海音5岁时随父母迁往北平城南,在那里生活到30多岁。1948年返回台湾后,她回忆起在北平城南的童年时光,创作了《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基于她的这段经历,尤其是父亲因去大连收尸身心俱疲、肺病复发去世的经历创作的。

人物角色
  • 爸爸:英子的父亲,外表严厉但内心慈爱。他思想开明,不重男轻女,注重引导和鼓励孩子,要求英子不能翘课迟到,让英子锻炼自己到银行汇款,也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还十分喜爱花。
  • 英子:小说主人公,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心地善良、懂事孝顺。小学一年级时曾因下大雨赖床想逃学而挨打,但成绩优异,关心父亲。在父亲锻炼下胆大心细,独自去银行汇款。面对爸爸去世,坚强乐观,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实现了成长。

主题思想
  • 深深父女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明线,以爸爸的花为暗线,穿插回忆,表现了父爱深沉,抒发了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以及对成长的感悟。
  • 对童年的告别:用“落花”意象冲淡父亲去世的悲痛,“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既是对父亲病逝的告别,也是对美好童年的告别,英子意识到要承担起家庭责任,真正“长大”了。

艺术特色
  • 插叙的恰当运用: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将回忆与现实交织,过渡自然,内容丰富不拖沓,情节跌宕起伏。
  • 题目中的双关修辞:“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落了,也暗指爸爸的去世。“花儿”象征着生命和人生的初始阶段,“落花”契合了爸爸的生命和英子的童年终结的主题。
  • 童趣盎然的语言特色:以孩童角度表述,中和了悲剧色彩,刻画英子时切合孩童的心理、生理特征,语言清新、稚嫩、天真。

作品影响
《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入七年级语文教材,如人教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具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价值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语文教材中的“定篇”之作。《城南旧事》于1983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其中第三段内容情节就改编自《爸爸的花儿落了》,电影屡次获奖。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