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花是什么东西啊
金蝉花是蝉拟青霉寄生在蝉的幼虫或蛹上,所形成的虫菌复合体,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虫生真菌,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形态特征
- 菌核:即金蝉花的蝉幼虫感染虫草菌后的虫体,由三层结构构成。最外层为乳白色的“菌被”,厚约0.5毫米;中间层为蝉幼虫的外壳,即“蝉蜕”;最内层为“菌丝体”。菌核形状长肾形,微弯曲,长约2.5-3.5cm,直径1-1.4cm,形似蝉的幼虫。
- 孢梗束:也称子实体、子座,由寄主的前端生出,新鲜时白色,高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直径0.1-0.2cm。
- 蝉花孢子粉:是金蝉花的“种子”,具有繁殖功能,其分生的孢子形状为长方卵形,两端稍尖,大小为(6-9)μm×(2-2.5)μm,常含有2个油球,为蝉花孢子粉油,透明无色。蝉花孢子粉聚集了金蝉花的活性成分精华,位于孢梗束顶端,呈乳白色粉状。
- 生长过程
- 感染寄生:蝉将卵产于树上,孵化为蝉若虫后转移至地下,吸食植物根茎汁液生存。在若虫羽化前,蝉拟青霉孢子侵染寄生若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大量生长并吸收若虫营养。
- 虫体僵化:随着菌丝的生长,蝉若虫死亡,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形成菌核,此时虫体僵化,保留了蝉的外形,但内部已被菌丝体替代。
- 子实体生长:到了春季,气候适宜时,菌丝体从菌核顶端长出子实体,也就是孢梗束,孢梗束逐渐生长发育,从顶端分枝开花,产生蝉花孢子粉,完成整个生长过程。
-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温暖地区,尤其是毛竹产区,如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的山区和竹林地带,在江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也有发现。
- 药用价值
- 古代记载:南北朝雷斆的《雷公炮炙论》、隋唐甄权的《药性论》、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众多古代医药论著均有记载,认为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等病症,功同蝉蜕。
- 现代研究:金蝉花含有肝糖、虫草酸、多种生物碱、麦角甾醇及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等作用,其多糖类物质还有免疫调节、抗衰老等生物活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