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的病虫害防治
山楂树常见的病虫害有多种,以下是其防治方法:
病害及防治
- 山楂白粉病
-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出现白色粉状斑,严重时白粉布满叶片,病叶逐渐枯黄脱落。新梢受害后,表面布满白粉,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细长而扭曲。果实发病多在幼果期,病果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病果生长缓慢,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果实停止生长,易脱落。
-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和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菌源。加强果园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发病初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 山楂花腐病
- 症状:主要危害花、叶片和幼果。花期发病,花器变褐腐烂,病花枯萎下垂,不能正常结果。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使叶片枯萎。幼果发病,病果表面出现褐色病斑,病斑迅速扩展,导致果实腐烂脱落。
- 防治方法:秋季彻底清扫果园,将落叶、病果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越冬基数。加强果园排水,降低果园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山楂芽膨大期,喷施4-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预防。花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 山楂锈病
-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中央产生许多橙黄色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后期病斑背面长出许多黄白色毛状物,即病菌的锈孢子器,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大量锈孢子。果实发病,在果面上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病果生长受阻,易脱落。
- 防治方法:在山楂园附近避免种植桧柏等转主寄主。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发病初期,可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虫害及防治
- 山楂叶螨
- 症状:以成螨、若螨和幼螨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许多失绿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片,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 防治方法:冬季刮除树干粗皮、翘皮,清除果园落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螨源。在山楂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成螨。在叶螨发生初期,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施叶片背面,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 桃小食心虫
- 症状:以幼虫蛀食果实,幼虫孵化后多从果实胴部蛀入,蛀孔流出泪珠状果胶,干涸后呈白色蜡质膜。幼虫在果内串食,使果实变形,形成“猴头果”,被害果实易脱落。
- 防治方法:在幼虫出土前,用辛硫磷颗粒剂撒施于树盘下,然后浅锄,使药剂与土壤混合,毒杀出土幼虫。在成虫羽化期,利用糖醋液或性诱捕器诱杀成虫。在卵孵化盛期,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 山楂粉蝶
- 症状:以幼虫取食叶片,初孵幼虫群集在叶片上取食叶肉,残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长大后幼虫分散为害,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柄。
-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有越冬卵块的枝条,集中烧毁。在幼虫发生初期,可选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