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水质浮游植物的测定

时间:2025-02-16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16评论:0

水质浮游植物的测定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采样

  • 采样点选择:根据水体的特点和研究目的,合理设置采样点,要考虑水体的不同区域、深度等因素,确保采样具有代表性。例如在湖泊中,可在湖心、近岸、不同深度水层等位置设点。
  • 采样时间:一般选择在浮游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和时间段进行采样,如春季和夏季的晴天。不同季节和时间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很大差异。
  • 采样工具:常用的有采水器、浮游生物网等。采水器用于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如有机玻璃采水器;浮游生物网用于定性采集,根据网目大小不同可采集不同大小的浮游植物,如25号浮游生物网(网目约0.064mm)常用于采集小型浮游植物。
  • 采样量:根据分析项目和方法的不同确定采样量,一般定性采样用浮游生物网在水中作“∞”形拖曳1-3分钟;定量采样通常采集1-2L水样。

样品固定
  • 固定剂选择:常用的固定剂有鲁哥氏液、福尔马林等。鲁哥氏液可较好地保存浮游植物的形态结构,便于后续观察和鉴定,一般每100ml水样加入1-2ml鲁哥氏液。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凝固,起到固定和防腐作用,通常使用4%左右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
  • 固定方法:将采集的水样迅速倒入干净的样品瓶中,加入适量固定剂,摇匀,使样品充分固定。固定后的样品应在低温、避光处保存,尽快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样品浓缩与分离
  • 沉淀浓缩:将固定后的水样静置沉淀24-48小时,使浮游植物自然沉淀到容器底部,然后用虹吸法缓慢吸去上层清液,将下层沉淀物转移至小体积的容器中,实现样品的浓缩。
  • 过滤分离:也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如使用滤膜(孔径一般为0.45μm或0.22μm)过滤水样,将浮游植物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转移至载玻片或其他分析容器中进行观察和测定。

种类鉴定与计数
  • 种类鉴定
    • 显微镜观察:将浓缩后的样品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浮游植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细胞壁结构、鞭毛等,对照浮游植物分类图谱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种类鉴定。
    • 特征分析:根据不同门类浮游植物的典型特征进行判断,如绿藻门常具有杯状或片状叶绿体,硅藻门具有硅质细胞壁且有各种花纹等。

  • 计数方法
    • 计数框计数:常用的有浮游生物计数框,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注入计数框内,在显微镜下对框内的浮游植物进行计数。一般需在多个视野下进行计数,然后取平均值,再根据计数框的体积和样品的浓缩倍数计算出单位体积水样中浮游植物的数量。
    • 血球计数板计数:对于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可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其原理与计数框类似,但计数更精确,适用于密度较高的浮游植物样品。


生物量测定
  • 湿重法:将已知体积的水样中的浮游植物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收集起来,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后,直接在电子天平上称重,得到浮游植物的湿重,一般以mg/L为单位表示。
  • 干重法:将收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在105℃左右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称重,得到干重,通常以mg/L或g/m3为单位。
  • 叶绿素法:通过测定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来间接反映其生物量。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首先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然后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量,再通过一定的转换系数估算浮游生物的生物量。

数据分析与报告
  • 数据整理:将测定得到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生物量等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或电子表格,便于后续分析。
  • 多样性分析:计算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如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等,以评估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 结果报告: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撰写详细的报告,包括采样地点、时间、方法、测定结果、数据分析结论等内容,还可结合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直观地展示浮游植物的组成、数量变化等情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