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玉米种子简介
以下是一些名称中带有“579”的玉米种子简介:
吉农579
- 选育单位: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3天,比吉单261早熟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短筒型,穗长20.4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克。
- 品质与抗性:经测定,籽粒容重726克/升,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3.71%,粗淀粉含量74.74%。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
-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4.3千克,比对照吉单261增产5.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8.1千克,比对照吉单261增产11.0%。
- 栽培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
- 适宜区域: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下限、内蒙古赤峰市。
德玉579
-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龙江县丰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特征特性: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幼苗期第一叶鞘呈紫色,叶片呈绿色,茎呈绿色,株高大约在285厘米左右,穗位为100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5片左右。果穗呈圆筒形,穗轴呈粉红色,穗粗为4.8厘米左右,穗长为20厘米左右,穗行数为16-18行左右。籽粒呈黄色、偏马齿型,百粒重为33克左右。
- 品质与抗性:容重761-795克/升,粗蛋白含量11.96-11.98%,粗脂肪含量4.43-4.77%,粗淀粉含量70.04-71.31%。中感大斑病,感丝黑穗病。
-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929.5公斤,较对照品种垦单10号增产6.7%;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643.9公斤,较对照品种垦单10号增产10.4%。
- 栽培要点:5月1日左右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采用直播栽培方式,公顷保苗6.8万株左右。注意防虫,在玉米完熟期后收获。
中单579
-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特征特性:北京地区春播生育期平均119.1天,株型紧凑,株高276.8厘米,穗位117.5厘米,空秆率3.7%。果穗短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6.6厘米,穗粗5.4厘米,秃尖长0.3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4.4粒。籽粒黄色,马齿型,粒深1.3厘米,千粒重396.4克。
- 品质与抗性:籽粒含粗淀粉72.39%,粗蛋白9.74%,粗脂肪4.45%,赖氨酸0.29%,容重712克/升。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茎腐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丝黑穗和矮花叶病。
-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1.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
- 栽培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注意防倒伏。
安玉579
- 选育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 特征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天,比对照沈玉21长1天左右,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84厘米左右,穗位122厘米左右,成株大约20片叶。果穗筒型,穗长大约19.3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约35.5克,出籽率81.1%,倒伏(折)率0.8(0.6)%。
- 品质与抗性:籽粒容重759克/升,粗蛋白含量9.1%,粗脂肪含量4.30%,粗淀粉含量73.53%。抗大斑病,感灰斑病,抗弯孢叶斑病,高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
-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晚熟组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766.9kg/667㎡,比对照沈玉21增产9.5%,2016年复试平均产量781.7kg/667㎡,比对照沈玉21增产10.5%。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8.6kg/667㎡,比对照沈玉21增产9.6%。
- 栽培要点:喜肥水,选择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适宜清种,保苗3500株/667㎡。播种前可用种子包衣剂拌种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