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植物病害,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症状
- 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至黄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会产生白色或灰白色的霜状霉层,这是霜霉病的典型特征。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枯黄卷曲,导致叶片过早脱落。
- 茎部和花梗:发病后会出现黑褐色的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也会产生霜状霉层。花梗受害后,常出现畸形肿胀,导致花朵和种荚发育不良。
- 种荚:种荚上的病斑为淡褐色至黑褐色,严重时种荚皱缩,种子不饱满,影响产量和质量。
病原
-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寄生霜霉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该病原菌具有专性寄生性,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生长繁殖。其孢子囊呈柠檬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具有乳头状突起,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囊会释放出游动孢子,进行侵染传播。
发病规律
- 气候因素:该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和流行。一般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昼夜温差大,夜间结露时间长,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 栽培管理:连作、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浇水过多、排水不畅等栽培措施,都会导致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此外,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势弱,也会增加植株的感病性。
- 品种抗性:不同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青帮类型的品种比白帮类型的品种抗病性强,杂交品种比常规品种抗病性好。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气候条件,选择抗霜霉病的优良品种,如“京春娃2号”“夏绿60”等白菜品种,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 合理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
-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通风透光;科学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 化学防治
- 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3%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苗期霜霉病。
- 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周到,特别是叶片背面要充分喷到。
- 生物防治
- 利用拮抗微生物:一些微生物如木霉菌、芽孢杆菌等对霜霉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可以通过施用生物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 诱导植物抗性:使用一些生物诱抗剂,如壳寡糖、几丁聚糖等,诱导十字花科蔬菜产生系统抗性,增强植株对霜霉病的抵抗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