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它们的具体介绍:
根
- 功能
- 吸收作用: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根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 固着与支持作用: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使植物能够直立生长,支撑地上部分的重量。
- 输导作用: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向上运输到茎和叶,同时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运输到根,在根中储存或用于根的生长和代谢。
- 合成功能:根可以合成一些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等,这些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储藏与繁殖:有些植物的根可以储存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甘薯等的肉质根,同时,一些植物的根还具有繁殖功能,如通过根蘖繁殖新的植株。
- 类型
- 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来,是植物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根,一般垂直向下生长。
- 侧根:从主根上长出的根,有一定的发生位置,侧根可以进一步分枝形成多级侧根。
- 不定根:不是从主根或侧根上长出,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产生的根,如玉米茎基部的支持根、吊兰茎上的气生根等。
- 根系类型
- 直根系:主根粗壮发达,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如棉花、油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直根系的植物根往往分布在较深的土层中,形成深根系。
-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很早就停止生长,由茎基部产生的不定根组成,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多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须根系的植物根多分布于土壤表层,形成浅根系。
- 变态根
- 储藏根:根的一部分或全部肥厚肉质,储藏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分为肉质直根和块根,前者如萝卜、胡萝卜等,由肥厚肉质化的主根发育形成;后者如甘薯、木薯等,由侧根或不定根肥大形成。
- 攀援根:植物茎上产生的具有攀附作用的不定根,如常春藤等攀援植物的根,可帮助植物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 寄生根:植物茎上产生的起寄生作用的不定根,具有寄生根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它的寄生根可以伸入寄主植物的组织内,吸收寄主的水分和养分。
- 支持根:茎的基部节上产生不定根,深入土中,以增强支持茎干的力量,如榕树的支持根,可支撑巨大的树冠。
- 气生根:茎上产生不定根,悬垂于空气中,具有在潮湿空气中吸收和储蓄水分的能力,如吊兰、龟背竹等植物的气生根。
茎
- 功能
- 输导作用:是连接根和叶的轴状体,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同时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 支持作用:支持着叶、花和果实,使它们能够伸展在空间中,有利于叶的光合作用和花的传粉、受精等过程。
- 贮藏作用:一些植物的茎可以贮藏营养物质,如马铃薯的块茎、莲藕的根状茎等,这些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等有机物,可在植物生长需要时提供营养。
- 繁殖作用:部分植物的茎具有繁殖能力,如草莓的匍匐茎、葡萄的茎段等,通过扦插、压条等方式可以繁殖出新的植株。
- 光合作用:有些植物的茎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的肉质茎,在干旱环境下,茎代替叶成为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
- 形态特征
- 节与节间: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不同植物的节间长度不同,有些植物的节间很短,如玉米的茎节间较短,而有些植物的节间很长,如竹子的茎节间较长。
- 芽: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位于茎的顶端或叶腋处,根据芽的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根据芽的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 变态茎
- 地下变态茎:包括根状茎,如竹鞭、芦苇的根状茎,具有节和节间,节上有退化的鳞片叶和芽,可进行营养繁殖;块茎,如马铃薯,是短而膨大的地下茎,有顶芽和芽眼,芽眼内有腋芽,可用于繁殖;鳞茎,如洋葱、大蒜等,由许多肥厚的鳞片叶包围着短缩的茎盘组成,鳞茎盘上有顶芽和腋芽,可进行繁殖;球茎,如荸荠、慈姑等,是肥大的球状地下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有芽和退化的鳞片叶。
- 地上变态茎:包括匍匐茎,如草莓的茎细长,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和芽,可形成新的植株;攀援茎,如葡萄、爬山虎等,借助卷须、吸盘等攀附器官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缠绕茎,如牵牛花、菜豆等,茎细长,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肉质茎,如仙人掌、仙人球等,茎肉质多汁,具有贮藏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叶
- 功能
-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为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 蒸腾作用: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植物将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这有助于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及无机盐,同时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在强光下被灼伤。
- 气体交换: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出叶片,满足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需要。
- 组成部分
- 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通常呈扁平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接受光照和进行气体交换,叶片上有叶脉,叶脉具有支持叶片和输导水分、无机盐及有机物的作用。
- 叶柄: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具有支持叶片和运输物质的功能,叶柄可以使叶片保持适宜的角度,以充分接受光照。
- 托叶:是叶柄基部的附属物,形状多样,有的植物托叶较小,有的植物托叶较大且明显,如豌豆的托叶较大,呈叶片状,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有些植物没有托叶。
- 形态特征
- 叶形:叶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圆形、椭圆形、卵形、披针形、心形、肾形等,不同植物的叶形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 叶缘:即叶片的边缘,有全缘、锯齿缘、波状缘、裂缘等多种类型,如杨树的叶为全缘,月季的叶为锯齿缘。
- 叶脉:分为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两大类,双子叶植物多为网状叶脉,如苹果、桃等植物的叶,叶脉相互交织成网状;单子叶植物多为平行叶脉,如玉米、水稻等植物的叶,叶脉平行排列。
- 变态叶
- 苞片:生于花或花序下面的变态叶,有保护花和果实的作用,有些苞片颜色鲜艳,具有吸引昆虫传粉的功能,如一品红的苞片呈红色,十分醒目。
- 叶刺:由叶或叶的部分变态形成的刺状结构,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刺槐的托叶变成叶刺,具有保护作用。
- 叶卷须:由叶或叶的部分变态而成的卷须,如豌豆的羽状复叶顶端的小叶变成叶卷须,可攀附在其他物体上,帮助植物向上生长。
- 捕虫叶:一些食虫植物具有的特殊变态叶,能够捕捉昆虫等小动物,如猪笼草的捕虫笼、茅膏菜的腺毛叶等,捕虫叶上有特殊的结构和分泌物,可以吸引、捕捉和消化昆虫,以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素等营养物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