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种子结构
被子植物的种子结构通常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以下是具体介绍:
- 种皮
- 定义: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由珠被发育而来。
- 结构特点:种皮的厚薄、颜色和质地因植物种类而异。有些植物的种皮厚而坚硬,如椰子的种皮,能有效保护种子内部结构;有些植物的种皮薄而透明,如花生的种皮,主要起简单的保护作用。种皮上通常有一些特殊结构,如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珠柄或胎座上脱落留下的痕迹;种孔是原来胚珠的珠孔留下的小孔,在种子萌发时,种孔是水分进入种子的通道,也是胚根伸出的部位。
- 胚
- 定义:胚是种子的核心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结构特点: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 胚芽:位于胚的顶端,是未来植物地上部分的雏体,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在胚芽的外层,通常有胚芽鞘保护,特别是在禾本科植物中,胚芽鞘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 胚轴: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部分,可分为上胚轴和下胚轴。上胚轴是指子叶着生点到胚芽之间的部分,下胚轴是指子叶着生点到胚根之间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的生长对幼苗出土起着重要作用。
- 胚根:位于胚的基部,是未来植物根系的原始体,将来发育成根。在胚根的尖端,有根冠组织,能保护胚根在生长过程中不受损伤。
- 子叶:子叶的数目在不同植物中有所不同,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如大豆、花生等;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如玉米、小麦等。子叶的功能主要是储存营养物质,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能量和养分。在种子萌发时,双子叶植物的子叶一般会出土,进行短暂的光合作用,而单子叶植物的子叶通常不出土。
- 胚乳
- 定义:胚乳是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组织,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
- 结构特点: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支持。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被胚完全吸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这类种子称为无胚乳种子,如大豆、花生等;而有些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仍保留有胚乳,称为有胚乳种子,如玉米、小麦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